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产教融合指的是产业和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路径。产业结构改革转型速度的加快决定了产教融合速度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具体要求。职业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应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学生职业能力和精神培养需要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企业熏陶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产教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育
1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神培养改革困境
1.1认知出现偏差,影响职业教育定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然而,实际上,产教融合是根据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所产生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下,职业院校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方面相对分离,整体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使得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定位较低,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相对狭隘,导致职业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存在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首先,职业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将其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其次,职业院校应该尝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让人们了解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位在高等教育的更高层次。最后,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计划。
1.2师资素养不足,影响职业行为习惯
在“产教结合”的大环境中,职业院校对其进行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的培育,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但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缺少企业实习经验,这就造成了对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进行有关的知识观念的阐述。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割裂的问题,而对于企业文化和产业发展需要等方面的认识还仅限于理论上。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职业观念、职业规范和职业理论等。而对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育所要求的“合力”则显得不够,也说明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从实际出发的支撑。
1.3产业指导不足,影响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学生面临职业技能和精神培养层次较低的问题,这是产教融合视角下的一个现实。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经营模式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与市场需求之间鸿沟较大、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契合度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产业指导在职业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神培养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涉及管理、企业经营、技术等职业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内容较少,这也是制约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一大因素。随着信息产业、新能源等行业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种问题也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神培养改革对策
2.1结合“融合教育”等理论,优化改革方案
职业院校应积极与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与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技能和行业要求。同时,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合作中,职业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支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了更好地开展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产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师是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职业发展。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对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其产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2强化专业协同,增强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融合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适应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职业院校应该将业素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并对教师进行职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产教融合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职业教师的业素养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包括了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将业素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可以使教师们更加重视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职业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产业发展战略,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这样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产业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3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习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位,并把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作为其专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高等职业学校要挖掘“中国制造2025”实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变革需要,加强“产教结合”,特别是“订单式”人才培训,探索科技变革带来的职业教育变革路径,把这一理念融入到职业人才专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课程系统之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地位,加强与校企的商业联系,实行“订单培养”,企业到学校招聘,企业出钱;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运用转化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注意动态发展“订单式”人才培训,要与企业进行密切的交流,掌握好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在对专业技能和心理方面的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运用转化能力上,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实际生产中所学到的知识都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科技创新的实用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探索高科技。这与“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注重实际操作,注重实用。
3结论
总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具体要求,也是实现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通过产教融合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职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易卓.组织社会学视角下“引教入企”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34-140.
[2]杨金栓,江雪儿.基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四层三境三改三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8):97-101.
[3]梁聪敏.智能化时代的职业精神:内在需求、要素构建及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5):40-45.
[4]吴燕,曾绍玮.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的价值、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2(17):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