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100042
摘要:本文主要就体卫融合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展开论述,深度探究体卫融合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提出建立体卫融合基础性课程、创新体卫融合教学团队、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等多类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断拓宽体卫融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旨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降低大学生慢性病的发病率,给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创造更多的益处,有序推进体卫融合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体卫融合;大学生;体质健康
引言:体卫融合是当前我国新推出的一类新型健康中国教育理念,该理念为卫生保健学。医学与体育学等相关知识有机化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体卫融合的教育理念,但是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却良莠不齐,甚至还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由于大学生生活习惯较差,肥胖率也在逐年递增,慢性疾病等相关问题逐渐暴露而出,对此,必须要深化体卫融合,利用这一形式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所面临的各类问题,预防疾病,让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倡导并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目标。
1 体卫融合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首先,是体卫融合的基本内涵。体卫融合就是利用运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利用这一办法预防学生患各类慢性疾病,就根源上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其和体医融合进行比较,该种教育融合的侧重点会和其有所差异,这是因为体医融合会以运动治疗疾病的形式为主,而体卫融合会把医疗卫生和体育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体,结合患慢性疾病的学生特征编制更为适宜的运动方案,从而缓解甚至逆转学生的病情,让其在运动的引导下能够恢复正常的状态。在我国所提出的“十四五规划”方案当中,体卫融合已经成为了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中心思想,其会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便捷条件。体育运动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活动。在健康素养评价体系中,体育可以渗透的方面有很多,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体育运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心态的平台,而健康素养则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能力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和健康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双向受益的共同体。一方面健身锻炼是衡量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大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又是评价其体育锻炼的效果指标。当前,我国关于健康素养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最初的重点是传播健康相关知识,利用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但体育运动辅助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在体卫融合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深入分析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素养提高的价值意蕴,进而从学术角度探讨体育助力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对于加快实现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乃至对构建全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次,是体卫融合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所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方案当中强调,需要把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深度的融合在一起,加深二者的融合程度,使得全民健身可以良好化的发展。并且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将医学、体育与卫生健康相结合,使其可以保持协同融合发展的状态,并且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和卫生部门进行合作,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要将治疗预防、康复管理相融合,实现管理一体化的体育与健康信息服务目标,精准分析学生个体体质健康情况,这样会最大限度的展现出体卫融合的教育效果,同时展现出该教育模式所展现出的优势。对于大学生所产生的慢性疾病、肥胖、体质健康下降等多类显著性的问题,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预防管控措施,使得大学生身心可以更为健康全面化的发展,从而建设健康中国。在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大学生体能,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调控能力,保障大学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的正常发育状态,使得大学生的各项动作也能够朝向协调的方向发展,确保运动姿势的正确性。除此之外,体卫融合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尤为显著,可以借助这一教育办法,端正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让其能够迸发出更为强烈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使得大学生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变得更强,并以其当做大学生参与后续各项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让大学生的体能可以健康化的发展。
2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具体原因
2.1缺乏体育卫生健康知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均是独生子女,且随着社会竞争程度越发的激烈,教师以及家长会分别将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分数当做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标准。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大,其运动锻炼时间会比较少,学生会把其精力全部投注到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这就会使得学生所了解的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会比较少,并且其对于运动的认同感也会比较低,缺乏积极向上的体育健身行为,无法合理科学的进行运动锻炼,甚至还会产生盲目运动的情况,降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2生活习惯不规范
随着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发展的行列。大学生的生活中会充斥着各类网络用品,例如手机、电脑等,网络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在进入到校园之后处于这种较为独立的环境下,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便会过于依赖网络,甚至还会不断的玩一些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游戏会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通过数据调查报告能够了解到,大学生体质健康会和网络成瘾保持负相关的关系,学生网瘾越大,网瘾时间越长,那么学生的体质健康就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会随之不断降低。一些学生会盲目的倾向于减肥瘦身,其掌握的卫生健康保健知识会比较少,并且营养结构会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会将午餐和早餐放在一起吃,挑食偏食,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形成营养过剩或者缺乏营养的问题。
2.3忽视身体检查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先天会患有慢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等,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注重自身的饮食状态,不会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这就会使得潜在的疾病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在进入到校园之后,会接受一些基本性的检查,无法筛选出一些隐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其在参与一些剧烈或者运动方式不够科学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不良的身体反应,进而危害到自身机体。运动虽然是好事,但是要在运动之前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保障身体锻炼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防止其危害身身体健康。
2.4高强度运动环境问题
现阶段,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会比较严峻,一些地区会相继出现雾霾或者沙尘暴等天气,学生在锻炼习惯的影响下,会在雾霾天气当中坚持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在该种情况下进行运动,身体内会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其吸入的气体会比日常高几倍,这些有害的气体会直接进入到学生的支气管道当中,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从而引发肺炎或者支气管炎等多类疾病,在该种环境下锻炼,并不会增强学生体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
2.5运动文化氛围问题
文化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进行高度的重视,这就会在无形之中忽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还有一些学校会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独立的人格,能够自主进行锻炼,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重视。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生活后,尤为考验自身的自律性,所以大学开展运动文化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其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6体测与评价工作不完善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所开展的体测工作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这就使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环节不能达到公平、公正的标准。学校会为了合格率直接放宽标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体测任务,不会严苛要求体测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体测是一项规模较小且常规的小考试,一般并不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或者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学生会随之产生敷衍应付等的心理测试,评价会以整理资料、统计数据为主,其会重视学生的科研成绩及文化课成绩等,无法起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的作用,同时其也缺乏相应的实际引导对策。
3 体卫融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路径分析
3.1建立体卫融合基础性课程
开发设置体卫融合公共体育课程,如果完全凭靠康复师、医学教师等师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其需要吸纳更多的优质人才,一同努力,深度开发研究体卫融合公共体育课程。该门课程是一类通识性的课程,所以必须要展现出其课身所具备的基础性、普遍性以及广播性等的特质,将体育和医疗卫生以及文化相结合,实现跨领域协同配合的教育目标,培养复合型的优质人才,持续深入的推进体卫融合理念,并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把卫生健康知识和体育理论有计划的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采取传授运动锻炼以及卫生治疗预防结合等的处理办法,让学生能够科学的运动,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等的情况。推广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干预的办法,同时利用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宣传体育文化,让学生能够产生出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形成主动健康的健身理念。
3.2创新体卫融合教学团队
为了能够凸显出体卫融合教育的成效,需要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确定身份关系,卫生和体育要保持平等的关系,一同融合创新发展。其并不是传统的上下级或者领导等的关系,不能陷于“单打独斗”的教育束缚之中,而是要和医学院联合创办体位融合专业,建设“体育+卫生”的学科,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内容,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政策保障等多种方式,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让其均能够参与至体位融合实践教育活动之中,打造更为完善的体位融合政策体系,编制适宜的教学团队培训计划,双重提高教师的卫生保健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学能力,开发设定适宜的课程标准,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
3.3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用于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理念,需要以改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当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心内容,让学生能够戒烟戒酒,保证睡眠的充足,同时确保膳食的合理性,倡导有效的运动生活方式。比如,在特殊天气下,可以使用线上教学等多种办法,讲解体卫融合的理论知识,给学生答疑解惑,并把体卫融合实践课程穿插至学生体育课学习活动之中,采取阶段性的考核评价办法,对学生展开多维度、多方面的实际能力教育,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也可以把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入到社会之中,从而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准。
3.4注重身体检查
首先,要提高新生体检工作开展的强度,保障筛查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定期筛查,保证健康体检报告信息的准确度,要筛查出具有慢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的学生,创建安全教育平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创建康复健身中心服务站,要针对这部分存在慢性疾病以及先天性疾病的学生编制适宜的运动办法,使其能够科学的进行适当的运动,并把处方在实施之后的效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康复健身中心。其次,相关部门教师要一同合作钻研,给其提供更为优异的康复以及锻炼计划,定期开展讲座、报告会等多类活动,给学生普及科学的锻炼办法,让其能够保证饮食的营养,改善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5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育测试
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原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或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时,应该避开雾霾、沙尘天气、炎热天气。在雾霾、沙尘天气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特别冬天进行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体质健康测试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准备活动、放松活动以及及时保暖补液,过冷的天气也不宜在室外运动,要尽可能选择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环境下参加运动锻炼和体质健康测试。
3.6重视大学生体测及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学校、学院和教师层面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在师资确实不够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协助教师参与体测工作,但成绩的录入和身份的核查应由体测教师或监督教师负责,而不是全权交予学生进行;其次,重视对体测数据的分析及后续的服务指导,对特殊情况学生开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促进不同体质的学生科学合理地健身并进行阶段性测试和评价,并做好记录,将反馈的结果及时告知学生;最后,可以把学生每年的体测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在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将体测成绩也作为参考指标之一,适当的给予一些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体测成绩的重要性。
3.7助力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
拥有健康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重点要求。首先,在大学校园内建立运动是良医的宣传推广机制。可通过大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微信、微博、QQ群等传播媒介进行运动促进健康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其次,将体育运动元素纳入到健康教育当中。学校可针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最后,构建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的一些疾病,增强体育运动与医学的跨专业整合。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培养健康行为,提升卫生防病知识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健康决策能力和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卫融合背景下,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调用多方教育力量,一同努力,让大学生体质能够健康化的发展,并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机会,使得学生可以接受专业人员的教导和帮助。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乐趣,同时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利用这一办法锤炼学生意志,要始终把体卫融合教育放置到首要的位置上,融合健康方法、健康观念以及健康管理能力等,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素养,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构建和谐融洽且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持续深度剖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多类因素,不断丰富体育运动的价值内涵,建立全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而助力大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彩."体医结合"背景下高校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6):96-100.
[2]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7.
[3]梅婕.疫情信息框架对公众自我保护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21.
[4]卫国凯.我国高校体测有效性实施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机制构建[J].运动精品,2020,39(11):36-37,40.
[5]马申,邵艳侠,王白山.浙江省2007-2014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