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护士上门服务,成为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随着“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顺利推进,患者和家属不再需要奔波医院或诊所,在家就可享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差异化护理服务需求,规范引导“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健康发展,本文就该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为各地区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的进一步落实与优化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实施现状;发展趋势
1“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的实施现状
1.1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多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完善,通过梳理“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的相关文件可以发现,在政策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当前居家上门护理医护安全缺乏法律法规保护,专业护理人员缺少人身安全保障,因此对居家上门护理有顾忌。其次,2019年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实体医疗机构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护士不能以个人名义开展居家上门护理。目前虽有部分地区开始执行医护多点执业,但由于诸多限制,医护人员仍然走不出医院,一旦以个人身份上门服务,护理人员将被认定为非法执业。最后,试点方案中并未对农村地区如何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作出具体规定。“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在农村推广受限,医疗机构以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不愿到农村提供居家上门护理。如果以此提高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收费标准,农村失能老人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护理费用,会放弃选择“互联网+居家上门服务”,导致“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在农村地区更难以推行。
1.2护理收费普遍偏高
居家上门护理收费普遍偏高是限制失能家庭选择“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智能设备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终买单的还是失能家庭。研究显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收费约为在医疗机构接受相同服务的5~20倍,失能家庭难以支付高额的护理费用[]。同时,“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护理内容也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往往导致失能家庭对该护理模式望而却步。
1.3专业护理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失能护理人才缺口巨大,与庞大的失能护理需求严重脱节。由于护理事务繁重、社会地位低、工资不高等原因,不少专业护理人才不愿从事护理服务。因此,目前从事失能护理服务的人员多半存在年龄大、文凭低、护理素质不高的特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4000万人。依据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的配置标准3:1计算,当前,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仅有32.2万名养老护理员,与标准相差甚远。不容忽视的是,失能老人仅为失能人员中的一部分,面对庞大的失能群体,需要及时填补巨大的护理人员缺口。
2“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发展趋势分析
2.1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逐渐落实
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以医院为主体和中心开展服务项目,各家医院开展项目、服务定价、申请方式等不同,地区内不易实现同质化管理。统一监管、服务同质化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管理,但开展项目类型有待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与国内已有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比较,本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缺乏静脉采血、静脉注射、临终护理、吸痰、灌肠、口腔护理、膀胱冲洗、上门体检等服务。现有的服务项目中部分项目开展情况不佳,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总结经验。在试行过程中,根据患者居家护理专业照护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完善上门服务项目清单,尽可能丰富上门服务项目类型,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居家护理需求。
2.2技术保障趋于良好
技术端是“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得以运行的重要支撑。首先,应推动居家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如简化穿戴设备、智能电子设备、便携式护理设备的智能功能,保证每个老人都能熟练使用;及时监测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方便失能老人居家生活。其次,要改善农村互联网硬件设施,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扩大网络覆盖面,保障农村失能老人生活区域的互联网网络通畅,确保“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平台高效运行。最后,要优化线上服务软件,不仅要保障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更要满足失能老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开发线上服务软件,如歌舞戏曲、心理咨询、棋牌游戏等内容,让失能老人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探索护理服务新模式,依托互联网更好地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母婴教育、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结合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为群众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增强护理队伍职业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云霞王梦园汤静李亚锋.基层医院开展"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22,37(19):61-63.
[2]田绍蓉,陈俭,祝红梅,等.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4):2137-2139.
[3]杨燕,兰美娟,徐双燕,等."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时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3,05(01):E02287-E02287.DOI:10.3760/cma.j.cmcr.2023.e02287.
[4]]韩美玲,卜凡莉,徐淑华,et al.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临床护理2021年13卷9期,535-538页,2021:安徽省卫生健康软科学项目.DOI:10.3969/j.issn.1674-3768.2021.09.002.
[5]董玲娜,盛芝仁,胡建利,等.宁波市"互联网+"产后护理项目试运行期间网约护士上门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