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常华利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小学 448124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文言文教学内容,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文言文中的文字,比较难懂,而且抽象,较多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要让学生听得进、学得好,教师就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讲求教学策略。通过多形式、多手段、多角度的引导,使学生明白文言文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策略 小学 兴趣 朗诵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载体,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深化个人的思想与气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部编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都安排有文言文的教学。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简练,但是与现代文相比较,文言文普遍字义深奥、含义深刻,所以在面对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做到深浅有度、策略得法才行。假如挖掘深了,学生就会觉得晦涩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假如解读过浅,就会像走马观花一样留于形式,难于达成学习目标。

因此,在小学阶段,从学生初步学习文言文起,我们就必须规范文言文教学,构建起新型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方面,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同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来,我们以文言文教学为重点展开研究,摸索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供大家借鉴一二。

策略一:多形式导入,拉近课文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大多在自己熟悉的东西前会更活跃,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兴趣。为拉文言文(课文)与生活的距离,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更适合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学的更加轻松、自信,从而进立起对文言文学习的好感。

1.故事导入。如,教学《司马光》时,我们可以先展示现代文版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砸缸”的详细过程,然后说“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一故事的吗”,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出示课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水迸,儿得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2.成语导入。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我们可以先借助课件出示一组与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分钟速读速记,接下来检察学生的记忆效果,最后点击“精卫填海”,用超链接来揭示课文题目和内容,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

3.名言导入。如,在教学《铁杵成针》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来导入,然后让学生较为全面的去了解故事内容并高语文素养。

策略二:多手段辅助,开拓课文内容讲解思路

文言文虽然比较枯燥,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打开文本。比如,我们采用多种手段来开展辅助教学,先创设与文言文(课文)相同或相近的情境(还原语境),然后引导学生用现代文来表述大意,接下来再与文言文糅合。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认识,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1.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海浪拍打海岸的音频,并配上鸟儿飞翔和海面波涛澎湃送的画面,也可以做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看,感受“精卫”的坚强意志。然后,教师对学生说:“你有什么想问‘精卫’的吗?对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有了适合的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编演课本剧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某些文言文的内容,指导学生将其中的情节编演成课本剧,借助合理地拓展来突出并升华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动作等等,使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散发无穷的魅力。如,在教学文言文《司马光》时,教师对学生说:“大家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已经比较熟悉,哪位同学想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来给大家演一演?”在学生上台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在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主要人物的特点来进行初步分析。

3.讲故事。大多数文言文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学生学习的文本只是丰富的历史材料中的冰山一角,所以在讲背景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策略三:多角度揣摩,提高课文内涵理解高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学习文言文时,如果我们入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效果就可能会有差别。只有从多个角度去仔细揣摩文言文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才能更好的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深层内涵。

1.读出韵味,在读中感悟。文言文一般都有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范读课文,再通过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以便读准句子的语气。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齐读、指名读、合作读、自由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来朗读进行,并且可以在学生吟诵时启发他们结合文本展开联想或想象,去领略文言文的意境美、语言美。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言语感知活动,教师要把“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借助大量、广泛和层次分明臼诵读来引领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情感、品味到文言文的音乐美。如,在《学奕》中有“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停顿,才能把准文言文的韵味并理解文意。

2.对照注释,理解文句。在学生读通并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来揣摩句子的意思,并尝试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在小学阶段,文言文(课文)后的注释中会包含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用白话文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时,我们可以灵活一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

3.相互交流,深化主题。对于文言文中不好理解或者多名学生解释不通的难句,教师可以重点以予指导,然后适当安排全班交流。如在多数学生的能力可及范围之内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交流等来理解课文,互说文意,共同提高;对于难度偏大的句子,则可以发挥集体智慧,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去归纳总结,接下来去理解难句和文章的主题。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4.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并理解了诉的其中所蕴含的寓意或者道理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读熟课文,做到熟读成诵,再借助分角色表演读,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语言意境,体会其内在意蕴,增加语言积累,为以后学好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5.再现文本,启迪智慧。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有更深刻地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再适当安让学生将简单的文言文改写更易于理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启智增慧;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改写成的故事读给同学听或者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多听取他人臼指导意见,在不断完善故事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的场所,是孩子们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在开展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花样的展示机会,如搜集整理文言文、制作绘本、给古人写信、画思维导图等式来展示文言文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构建起愉悦的文言文学习氛围,彰显文言文学习的魅力与活力,让孩子们从小亲近文言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 韩少桐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要点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31):39-39.

【2】 张广荣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J].新教师,2017(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