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筑的创新空间设计实践——以长安区第十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中小学建筑的创新空间设计实践——以长安区第十小学为例

张瑶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中国是教育大国,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育空间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私塾到综合性的校园,教育空间经历了从单纯的功能性空间向复合多元的体验式空间转变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共享空间;复合交通;体验式教学

DJI_0450X

航拍图

项目背景

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校园的建设不仅仅要注重校园的物质环境,同时也要注重物质环境对精神环境的影响。因此,校园空间不但要体现其作为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还要能够体现科学文化的理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用地条件

西安市长安区第十小学位于长安区学府大街以北,汇文街以东,用地南北两侧及西侧均为教育建筑,项目用地东西长214m,南北宽约为158m,南侧为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北侧为长安区第一中学,西侧毗邻长安区第一小学,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学校的三栋教学楼从南向北依次排开,呈“王”字型布局,有效利用自然采光。将普通教室设置在最东侧,尽可能的避免操场对教室的不利影响,营造安静、阳光、舒适的教学环境。食堂、风雨操场、报告厅、图书馆则布置在靠近操场的一边,使得公共活动区与教学活动区实现动静分区,最大化避免干扰。教学楼之间自南向北由连廊相连,节点部位设置共享中庭空间。

设计策略

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更重视教的功能实现,因此,空间使用功能也比较单一。现代教学体系除了设置基础性课程外,还需要设置实践性和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需求及其学生需要的空间要求;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式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地拓展学习活动。其次,在学校设计中,建筑空间设计也需要向多样性、开放性的设计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设计之初,考虑到教育建筑使用群体的特殊性,引入“社会化学习”的设计理念,打破单一功能空间的限制,创造出若干尺度与形态各异的共享交流空间,将学习、交流、游戏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回归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与学习场景。

知识之“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校入口空间设置三层挑高的大空间,两侧是通高落地的书架,靠近书架的区域还设计了阶梯状阅读区,营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与书为友,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孩子们在进入校园后便可沿中庭大楼梯拾级而上,仿佛在书林之中穿梭,到达自己所在的班级。

信步之“廊”

教学楼设置4m宽的走廊,每层四个教室拥有一个共享客厅,创造课间10分钟活动圈,让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在课余时间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同时,每层的共享客厅根据不同年级的差异设置了不同的主题,满足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设计将有标识性的色彩运用于教学楼内,不同年级对应着属于不同年龄段的色彩,在活跃氛围的同时,又具有楼层标识向导作用。

共享中庭

韵律之“厅”

“王”字型中部的共享空间按不同主题分上下两区,下部区域为两层通高空间,以音乐为主题,设计上采用三角钢琴的曲线元素,形成层层退台的路演看台,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柔和的韵律之美。

勤学之“梯”

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志存高远,恒亦能成。在2#楼顶部三层通高的共享空间中,设计了向上的勤学之梯,寓意着学无止境,应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立面设计

学校立面为现代简约风格,利用色彩及虚实对比强调体块穿插感。三栋教学楼立面均采用横向线条处理方式,增加建筑的延展性,在立面元素中穿插色彩明亮的线条,使其统一中略带变化。在建筑南侧沿街立面中,多功能厅部分采用出挑的方式,结合橙黄色的外框手法,塑造出“悬浮”的视觉感受,给建筑整体带来灵动、现代的感受,符合现代学校的设计定位。北侧风雨操场采用竖向斜板与条窗的方式与整体的横向线条做以对比,创造出独特的立面形象与室内丰富的光影效果。

在社会进步、活动空间品质需求提高,以及传统灌输式教学逐渐发展为开放式教学的教育背景下,学校不仅需要充分的功能利用空间,更需要自由开放的环境品质来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多的校园文化认同感。我们希望营造的是一种具有“家文化”的未来学校,主张通过生活化的

体验式教学,从实践中去学习,以校园空间的创新,表达与时俱进的理念,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位师生的宝贵经历。

参考文献:

[1]袁雷庭. 适应开放式教育的国际学校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2]李露昕. 意大利开放式小学校校园空间构成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丁中杉. 促进儿童活动的城市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7.

[4]王宇. 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1):23-24.

[5]商文. 新型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建筑教学空间发展探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6]张向洋. 基于开放式教育的小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7]卢天骄. 现代中小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开放式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