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的“三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的“三爱”

冯登军

广东省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   526400

内容摘要】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也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起点。作为班主任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要更多地倾注三种爱:“父爱” 、“师爱” 、“友爱”就会促进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尊重,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父爱   师爱   友爱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印证了当前教育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确实,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就要学会打开与学生沟通交流之门。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要更多地倾注三种爱:“父爱” 、“师爱” 、“友爱”。

一、倾注 “父爱

倾注深情的父爱就是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家庭的温暖,老师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爱学生,才能适应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容易被调动起来。一般说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处于儿童期,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特别需要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爱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爱学生,就是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谆谆善诱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爱学生,就是使学生树立爱心意识,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里都用一颗充满友爱、热情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爱”不是常常挂在嘴边,“爱”就要付出行动。关爱学生,就要深入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切实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如:今年新转学来我班邓红同学是到外婆家寄宿的留守儿童,刚入校环境不熟悉而想家,她吃不下饭,上课时伤心流泪。开学这段时间,我总是开导她、问寒问暖、叫同学和她玩,她被老师和同学关怀温暖了,内心深处得到莫大的安慰,有效地稳定和融化了心中的那团想家的冰点。冬天里,每当西北风刮起,我总是提醒她和全班同学注意保暖穿棉衣等,这些生活中的琐事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依托,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家长。例如:我班的小东,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父爱,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差,所以平时上课我多提问,下课把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心问寒问暖,给他学习上的帮助,买学习用品,生活中多次给他买衣服,并把我儿子穿过的衣服送给他。但成绩还是不理想,我没有泄气,继续用爱心感化,耐心去帮助。就这样从四年级开始渐渐地爱说话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就在教师节那天他给我买一份礼物并写了一长的感激信。

所以,只有你爱孩子,用耐心感化孩子,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用心灵赢得了心灵,用真心填平师生间的鸿沟,促进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

二、倾注“师爱”

“师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关心他们的进步,对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成绩都给予表扬和肯定。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也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起点。作为班主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全部的爱心,用慈母般的爱去换得学生的一片真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年龄越是增长,越需要别人的尊重,需要鼓励。如果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而是一味地践踏他们,怀疑他们,学生就会反抗你,甚至怨恨你,你的教育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班主任的教导与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才能起作用。

如:我现在任教的四年级一名女同学邓婷婷,她性格特别的内向,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在玩耍或游戏,但她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发呆,上课的时候也不发言,我也曾试图接近她,可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低下了头,任你怎么说她就是不吭声。我通过家访和与她原来的班主任交流知道他的爸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了,妈妈嫌家庭负担太重也离开了家,家里只留下了年迈的奶奶和她相依为命,此事对孩子的打击很大。了解情况后我就有意识的在许多事情上像妈妈一样关心她:下雨了,她没有带雨伞,把自己的雨伞送给她;生病了,送她去看医生并熬粥给她吃;与她相处期间,说一些她在学校的表现,节课她表现好了,哪科作业老师表扬了她等等,鼓励她“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同时,要求班里的学生,要主动邀请她参加课间游戏。邓婷婷在班级中处处感受到师爱和集体的温暖,性格慢慢地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

三、倾注“友爱”

“友爱”——就是和他们做朋友,经常谈心或者共同参与活动,将友谊建立在平等理解

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的爱好、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炼和人生观的形成。信心和勇气是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对那些受过挫伤的学生,如后进生等,就应靠正面教育来点燃他们心中的信心和勇气的火种。在工作中,我的做法是多表扬、多激励,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和学生做朋友,老师就要诚心诚意地把先交出“心”来交谈,做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蔼,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如:刘小维在四年级是一个爱搞作、脾气大的同学,有一次上课,他把同学的书碰到了地下,不但不捡起来,还用脚踩了几下,这下我可火了,走到他跟前说:“不捡可以走出去!”接着把手一指门外,这时他“嗖”地站起来,冲着我大叫:“我就是不捡你怎么样?”他举动把我吓呆了,一时不知所措,便带着怒气转身走出门口。不一会儿,几名班干部陪着他来道歉,但他仍有一丝不情愿的口气,于是我让其他学生先离开,然后诚恳地对他说:“中午有空到我这儿来聊聊。”他好像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次谈话是愉快的,我们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谈着,他跟我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以及一些学生一般不愿对老师讲的事儿。最后,他红着脸说:“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有意和你顶撞的,我当时心情很不好,火气就大了。”我笑着说:“好了,没事儿了,当时怕影响大家上课,我也急了点儿。以后要是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儿,只要你愿意,课间来找老师说说,老师很欢迎。”这件事以后,我发现上我的课,刘小维总是很精神,下了课也常来问问题。从我的感受来讲,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真正体会到育人的快乐。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管是父爱、师爱、友爱都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力量,而且这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倾注更多的爱,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师长和他人、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2]陈光耀如何管理好学生[J]管理观察2008年14期

[3]张兴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4]赵勇.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J].才智.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