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八一路小学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同时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课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完成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需学科教师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并提出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引言:在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把握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其核心素养。而在这过程中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做好指导工作。为做好这方面工作,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其存在的问题,以此能够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针对性培养。
1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属于语言类学科,也是学生在日常交流互动中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在这类学科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课堂中的相关知识,还应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积累新的知识,从而不断扩大现有的知识层面。因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习惯正处于开始阶段,因而需要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引导,让其能够对学习习惯养成有正确认识,从而逐渐提升学科素养,满足学习发展需求。
1.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还有助于其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如语文学习中习惯倾听的这一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对善于倾听的人来说,能够很快抓住重点,并懂得尊重对方。或者是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其文化素养。由此可说明,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后,可显著提升其学习效率。通过运用正确学习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内容。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得学生学习态度更为端正,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也会有更多时间预习新的课本内容。
2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对其接下来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对新知识内容的预习,能够让其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初步认识和了解,接着在课堂中紧抓教师教学思维,同时还可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前思考和分析。
比如在给学生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前,教师需深入把握这节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为其布置具有阶段性的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并划出生字和生词,接着引导其进行深入观察,对文章中所出现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尝试记忆这几种动物的脚印形状。通过不断引导后,学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学习形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提醒学生在课堂中要注意听讲,之后根据学生年龄段,重点提取相关知识,期间应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读音和词汇等进行适当提示,从而引导学生更好掌握。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对出现走神现象的学生要进行提醒。
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中,教师可将文章中涉及到的重点生僻字摘抄到黑板上,以此帮助学生记忆。接着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可随机挑选一些词汇进行小测,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使得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可使得其语言表达和写作更为生动和丰满。众所周知,艺术与生活具有密切关系,而写作也属于一门艺术,需要学生具备能够随时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因而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多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多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其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聆听和感受美。学生在生活中要能够形成审视细节、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在写作或语言表达中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此外,这还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比如让学生对身边人物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人物的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以及与其他人相比存在的不同之处,具体包括声音、姿态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培养使得学生勤动手、动笔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对重难点内容做笔记、标记的习惯,对存在不了解的部分打问号,重要的词句则可通过画横线表示,对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要进行摘抄。通过对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其学科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刺激学生思考。在教学《爬天都峰》这节内容中,教师可立足文章内容进行提问:为什么石级上的铁链在文中用的是“挂”而不是“垂”?问题提出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并回答这一问题。
2.4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文章数量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则要增加阅读量。期间,需要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式。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课前阅读,并将生僻字词进行标注,待课堂讲解完后,开始组织学生大声朗读,促使学生能够准确记住所学习到的词汇和文字,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学生对文章开始逐渐熟悉后,可进行默读,并适当提高阅读速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能够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目标,教师则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经略阅读相结合是目前阅读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白鹭》这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具体包括白鹭的形态特征、作者通过对白鹭描写赋予怎样的情感等。这些学生可通过精细阅深入感悟。由于文章篇幅比较长,针对一些文章概括和句段大意,可让学生通过粗略阅读进行感悟。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本进行精细划分,将精度部分与略读部分进行合理搭配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应用简洁的方法阅读文章,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5帮助学生养成记录、总结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性比较重,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在教学中制定严格的上课制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划分具体的学习小组,接着选择各组组长,在课堂教学中成员之间需进行相互监督,若有出现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其他成员要进行提醒。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节内容中,有学生一直在乱画东西,这时可让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指导。其次,教师在这环节中也应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总结中要不断巡视,对没有进行总结的学习,需教师找出其原因,并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对其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对此予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调整培养方式和策略,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依炜.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阻力及化解策略初探——以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为例[J].教师,2021(28):23-24.
[2]郑玉宝.巧用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批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1):73-74.
[3]陈静.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2(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