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1

如何改善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

李紫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有春幼儿园

摘要: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

关键词:幼儿园;特殊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一、教师对特殊儿童情绪管理的建议

面临这样特殊的幼儿,有些教师很难做到公平对待,面对他们所作所为是那样的不尽人意,幼儿教师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1.以外部表现为观察点提升教师情绪知觉能力
教学活动中良好情绪状态的控制,首先得益于教师敏锐的情绪觉察能力,善于识别幼儿的情绪状态,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不同的外部表现传递着不同的情绪信息,例如,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眉头紧锁,这说明他苦闷;眼睛挣大表示惊讶、好奇或恐惧;声音低沉表示无精打采;声音高亢洪亮表示精力充沛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外部行为表现产生敏感,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等外部表现行为所传递的信息感知和洞察幼儿的情绪状态。
2.以活动材料为依托渗透教师情绪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应该对活动材料赋予一定的情感,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而具体到实际活动中,对活动材料的情感赋予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科和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情感处理策略。例如,要善于借助语言表达技巧赋予材料以情感。通过语音、语调、语气强弱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准确、生动、形象地呈现活动内容,烘托课堂气氛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借助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形式赋予活动以情感。在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结合体态、面部表情再现教学内容,不仅能最大化地展示和锻炼个人情绪表达能力,而且也能把情绪的感染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情绪能力在特殊儿童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有必要开展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教导特殊儿童识别和理解情绪、表达情绪以及调节情绪。对特殊儿童的情绪教育既可以融入康复机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也可以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用于提升特殊儿童的情绪能力。从事康复训练的教师应创设接纳、宽松的环境,用特殊儿童喜欢的、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情绪教育,促进特殊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二、改善特殊幼儿情绪的方法

特殊儿童的情绪能力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情绪教育时,首先,应创设一个接纳、宽容、理解的环境,无条件接纳特殊儿童的情绪,并站在特殊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绪。其次,要保证环境中情绪的丰富性。特殊儿童对经历过的情绪才会有深刻的体验,才能识别这些情绪。为了帮助特殊儿童发展识别和理解情绪的能力,除了需要生活化的体验外,还需要设计特别的活动,加深其对情绪的印象,把抽象的情绪概念具体化。
  1.故事法

特殊儿童都爱听故事,故事中小猫、小狗、小朋友的情绪感受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教师可以把儿童新近的情绪体验编成故事,帮助儿童带入角色,让儿童借此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如《小兔子输了》可帮助儿童体验输赢的感受;《三只小猪》可帮助儿童体验害怕和生气的情绪。另外还有一些以情绪为题材的绘本故事,如《当我害怕时》《我生气了》等,故事选材来源于儿童的生活,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能帮助儿童体验和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在游戏中扮演特定角色,站在该角色的角度来说话、做事,以增进个体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在使用角色扮演法时,不仅要让特殊儿童扮演角色,更要帮助他梳理和表达扮演的感受。尽量让儿童自由扮演有情绪冲突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绪感受。
  3.问题法
选择日常生活的片段,如两个孩子争抢玩具、一个小孩非要妈妈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让特殊儿童结合问题情境思考问题中人物的情绪和情绪产生的原因,鼓励儿童寻找一个较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游戏法
游戏法可以让特殊儿童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感受。例如,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赢的一方拿出一张情绪图,输的一方必须拿出相反的情绪图;或者赢的一方拿出一张情绪图,输的一方要表演相应的情绪。

幼儿教师是幼苗的守护者,需要我们用耐心、细心和真心去培育,花园里的花朵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每一个孩子都都自己的特点,对于不一样的花朵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用心培养。让他们雨露均沾,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出版社 199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