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通过实践性活动促进乡土地理建设——以兴趣班赏岷江石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浅淡通过实践性活动促进乡土地理建设——以兴趣班赏岷江石为例

韩亦亮  王元珍

茂县七一民族中学:

摘 要: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地理教育者,借助我们周围的各种地理资源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掌握更多更广泛的地理知识。本文通过分析将茂县乡土地理资源以兴趣班的形式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案例,以促进多方面多角度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并将开发出来的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应用,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影响力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关键词:乡土地理建设;实践性活动;兴趣班;赏岷江石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跨学科性等特点。在现代教育教学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学科对于维护我们的生态安全,建设美丽国家,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地理学科教育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意识,能够通过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深层次的满足社会与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非常关注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体位置,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了解专业知识的状态,也导致了他们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更没有机会真正的走出校园,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这是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不相一致的,而通过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满足社会与人类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需求。最终达到培养促进他们的地理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目的。

  赏石是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传统的赏天然石、人工打磨石理论的要义:瘦、漏、透、皱,现代赏天然石、人工打磨石理论要义“形、质、色、纹、意”,都是我们赏石文化的精髓和要义,都对我们开展赏石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我以我校建立兴趣班引导学生赏岷江石为例,谈谈促进学校乡土地理实践性建设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一、乡土地理教育教学资源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和灵活的使用,就必须将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就是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有操作性的课外兴趣活动,将课堂教学地理知识的传授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一起,为广大初中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实践学习的空间。广大教师应当引领并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赏石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收集我们身边的石头,那就要到大自然中去,到岷江河边去,通过学生们的实践性活动从河边获取资源,把课堂从教室从学校延伸到扩展到广阔的大自然,自己熟悉的山山水水去,把学习环境从封闭的空间转换到开放性的空间里去,打开心扉,打开思维。我们可以在收集石资源的过程中,对河流的水文情况有更为直观和亲身的体验,岷江河不同季节河水的流量、流速、含沙量、枯水期、丰水期、水位一目了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然的融入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一举两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开发建设乡土地理的教学资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多的运用一些乡土地理事例进行讲述和介绍,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通俗易懂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从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事物逐渐转化为自己具有的地理技能和知识。在双减背景下我校坚持每个星期四举办兴趣班活动,为赏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地理的实践性活动和探究,乡土教材的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熟悉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正确乡土情怀和价值观。岷江石的收集环境是非常开放的,地理实践活动气氛是轻松的,大自然的广阔,山的雄伟挺拔,河流的广阔和包容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自己的诗《春夜喜雨》中提出自己对知识传授的看法。我作为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普通教师,我认为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传授最高境界。简单的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的理解就是说学生对知识学习最高境界,知识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完成传授已经被完全掌握了。乡土地理中的实践性的活动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在收集赏石的材料的的时候,什么是河漫滩,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污染情况严重程度等这些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通过自己亲身感受、感悟,再将感受、感悟转换成认知,最后以情感和知识的模式保留下来,这样的学习效果应该非常好。

四、通过地理实践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情怀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情怀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鲜词汇,新鲜产品走进学生生活,学生对于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存在较大不足,致学生的乡土情怀严重缺失,对于本土文化认识不到位。岷江石种类丰富,有神奇罕见的生物化石、有千姿百态的造型石有极具茂县地方特色的云朵石、让同学们在收集赏析石头的过程中由衷的敬佩大自然力量的伟大,感觉家乡的美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喜欢家乡的山水。著名诗人艾青在作品《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样的乡土情怀,那就是不管你走到多远都要思念自己的家乡,要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要为自己家乡的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情感。

五、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本课程总课时的百分之十。各地区和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框架下,体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学习场所不局限在校内,要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赏石是对美的领悟,是地理学科和美术学科、书法学科等学科跨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充分体现和融合。  岷江石包括浓墨重彩的纹理石 肌理石,  五彩斑斓的色彩石  ,黑白对比强烈的水墨石 线条飘逸灵动的云朵石。我们可以在兴趣班开展 色彩鉴别图案鉴别对比度鉴别造型鉴别完整度鉴别形态鉴别水洗度鉴别等实践性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把美术中的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的奖赏运用到这里、把书法中的笔走龙蛇运用到这里、把大自然的创作、创作的美传递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认识美、感受美、宣传美,更能够创作美。

通过兴趣班赏岷江石的实践活动的尝试,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了爱家乡、爱大自然、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把美育、劳动教育体现在地理教学中;也为乡土地理内容的充实;教材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

[2]刘财 -《内蒙古教育》-2019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中国石玩石谱》_搜索_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