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5
/ 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邹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罗中学  516100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有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进行新课改,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要获得这些核心素养,就要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理解、联系和结构的建立、基本原理的追求、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加强联系,启发思维;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国家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和回答了“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为落实这一根本性任务,也就有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概念界定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要获得这些核心素养,就要进行深度学习。因为,核心素养,形成于个体在与各种真实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新意义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它形成于深度学习过程中。

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学习,它的提出,是以时代发展为依托的。那么,什么叫做深度学习呢?深度学习,有别于浅层学习。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五猖会》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我满心欢喜地准备出门看赛会,却被父亲逮住并被要求背书。我心急如焚,后来终于背出来,但那些内容,却进不去我的脑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讲到,私塾先生让学生们背书,却从不讲解,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意思。鲁迅先生文中的父亲也好,私塾先生也好,他们要求的背书,只是一种浅层学习,只是一种机械背书、简单记忆,学习内容脱离学生意愿、脱离学生理解能力,学生连学有所得都谈不上。而有一些现代课堂,预设答案的机械式、填鸭式教学,同样的也是一种浅层学习,只是对零散的、无关联的内容不加批判地机械记忆,学生学习了不能学以致用,也不能受到价值观的熏陶。这样浅层学习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要面对和人工智能的较量,前景令人担忧。

而深度学习则不然。所谓深度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理解、联系和结构的建立、基本原理的追求、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实施策略

深度学习,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帮助学生获得更多面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任务,有助于进行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达成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提升语文素养,这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学中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生活的隔离,导致学生内驱力、主动性不够,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二是对学生思维发展指导不力,教学不能为思维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架。在此情况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比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中,有一篇庄子的《五石之瓠》,讲课的时候,如果可以创设情境,联系“湖南学霸钟芳蓉2020年高考取得高分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引发热议”这一现实事件进行学习,同学们对于“有用”与“无用”的思考,显然会深刻得多。情境的创设,也更有助于同学们对“无用之用”进行深度学习。

(二)加强联系启发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课程内容结构化,把课程分为18个任务群,这其实也是迎合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再比如,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的第五单元,分开来看,就是两演讲稿、一谏书、一绝笔信。但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物身上的崇高品格,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到演讲稿写法、书信写法的同事,还应引导他们学习人物的这种精神,并更进一步联系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群或单元结构的学习,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相较于浅层学习,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学到的学科素养,学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能承担起未来的重任。

(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像过去一样“满堂灌”,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一股脑把内容全部塞给学生。而创设情境,创设真实、具体、富有价值的情境,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真实情境中,问题可能是复杂多样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从中加以点拨、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打破旧思维构建新思维这一转变。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通过项目式的学习,完成字词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交流分享以及评价,让学生有实际的收获,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而仅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是否就足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赋的创作。在与小组成员的共同交流中,学生慢慢对赋这种文体有了重新认识,更进一步懂得什么是诗歌的韵律和散文的章法,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很好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甚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表现。再比如,博罗中学语文科组的公众号“钟舜斌阅读说话课”,经常刊载博中学子的投稿,这些投稿是学生们阅读了课外文章以后产生的感悟。阅读并思考,感悟并化为笔端文字,最后鼓起勇气投稿,向更多的人展示,这也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四、继续践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就像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学校修行。修行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获得完整、充实、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够积极、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优秀价值观的熏陶和精神的成长,成为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奋斗的接力者。在这段修行中,本人也将继续不断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有想法的教师请教,不断汲取教学的养分,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深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1

[3]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