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问题研究及下一步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问题研究及下一步展望

鲁勇1  何江通讯作者

昌宁县勐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保山 678108

摘要:对我镇近几年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分析及存在困难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完善、市场波动、产业争劳力、争地块、品种资源短缺、产业效益有待于提高、病害防治等诸多挑战。因此,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研究蚕桑可持续发展及存在困难问题,促进勐统镇蚕桑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问题;未来发展展望

前言:勐统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始于2015年,引进标准化地蚕养殖大棚建设技术、推广省力化上簇技术和小蚕三回育技术,2020年引进智能化小蚕共育室建设技术,不断推进勐统镇蚕桑产业发展进入新台阶。为全面了解我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我镇蚕桑产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提升种桑养蚕农户的种桑养蚕科技水平,提高全镇蚕桑产业经济增收,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对全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量产值情况及存在困难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发展现状及存在困难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对策及建议,更好的推进勐统镇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勐统镇蚕桑产业基本情况

1.1勐统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勐统镇辖区内有9个村(社区),有种桑养蚕村8个村(社区),截止目前桑园保有量5910.2亩,因桑园老化及地块性质等原因桑园面积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63%;有地蚕养殖大棚200座,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约40%,近三年的养蚕数量2021年养蚕3675张,实现产值535.6万元;2022年养蚕3255.5张,实现产值539.8万元;2023年养蚕2808张,实现产值528万元。养蚕数量出现逐年下滑趋势。

1.2勐统镇近三年内蚕桑产业各项变化情况

1.2.1新植桑园变化情况

2021年新植没有新植桑园,2022年新植桑园473.4亩,2023年新植桑园176.8亩,受地块性质,蚕桑产业效益、市场销售、规范化养殖场地减少等各项因素影响,新植桑园面积逐年下降。

1.2.2小蚕共育室及地蚕养殖大棚建设情况

全镇拥有小蚕共育室37座(其中一座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2022年改造完成,年养蚕张数可达200张以上),2021年至2023年建设地蚕养殖大棚3座,截止目前有地蚕养殖大棚约200座18000多平方米。

1.2.3近三年养蚕规模变化情况

随着养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勐统镇蚕桑单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全镇养蚕3675张交售鲜茧113.52吨,平均张产30.89公斤;2022年养蚕3255.5张交售鲜茧113.86吨,平均张产34.97公斤;2023年养蚕2808张交售鲜茧104.4吨,平均张产37.18公斤。从2021年到2023年到平均张产提升20%以上。

1.2.4近三年内鲜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因受大市场因素影响,近三年内鲜茧价格稳中有升趋势发展。2021年鲜茧平均价格为47.18元/公斤,2022年为47.41元/公斤,2023年为50.57元/公斤;由于疫情开放后鲜茧市场逐步恢复发展,鲜茧单价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促进蚕农科学种养的积极性。

2勐统镇蚕桑产业持续性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2.1桑园保有量在缩减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桑园新植推进难度大,桑园保量存在困难。结合我镇实际,由于土壤因素、人员管理因素、土地性质因素等多方面条件影响制约,近几年老桑园退化比较严重,新植桑园推进难度较大。目前全镇桑园面积保有量5910.2亩,饲养3000张蚕存在困难,致使养蚕张数会出现逐渐下降态势。

2.2小蚕共育技术水平不稳定

通过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几批小蚕共育发放农户饲养及交售鲜茧产量及质量对比,总结发现我镇小蚕饲养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平均张产养殖水平差的只有30公斤,水平高的平均产量达到40公斤,约每张产值损失500元。

2.3规范化养殖场所建设及规模化种植受限制

全镇地蚕养殖大棚面积逐年缩减,为确保耕地保有量,规范化养殖地蚕大棚建设审批难度大,新植桑园面积越来越少,老桑园逐年退化,规模化养殖及种植均不同程度受到严重打击。

2.4技术人才缺乏

科学种桑养蚕技术人员缺乏,全镇农业技术推广中蚕桑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只有1名,导致科学种桑养蚕技术推广难度大,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5蚕桑综合资源利用率低

我镇传统蚕桑产业仅以鲜茧为目的,经济效益低,单一化的生产势单力薄,如果遇到茧丝市场波动,则对蚕桑产业会产生致命影响,长期以来,我镇蚕桑产业家蚕饲养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单一的经营模式未能使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实现最优化,因此开发其他副业产业尤为重要。

3蚕桑产业下一步展望

3.1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新进技术学习力度,提升老桑园管理技术,在现有桑园易退化且新植桑园难以落实的背景条件下,确保老桑园面积不减少,质量稳中有进。

加强家蚕养殖病害的防控技术指导,因家蚕养殖病害潜伏期长、传染性大且对经济收入的影响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加强新药物防治研究及药物防控技术的研究,确保能有效对家蚕饲养病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可控范围内能及时有效的对病害起到防控作用,将蚕农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进一步规范小蚕共育技术标准,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实践也证明小蚕饲养质量直接影响大蚕饲养的产量,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进一步规范小蚕饲养技术尤为重要。

提高大蚕饲养消毒水平,通过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及技术宣传方式加强大蚕饲养消毒技术指导,减少大蚕饲养病害的损害,确保大蚕饲养高产量养殖,从而达到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目的。

3.2稳定鲜茧收购价格

加强与鲜茧收购公司协商对接。加强与鲜茧收购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合同内容细化到收购价格、收购标准以及收购时间等,认真按照合同内容进行收购,确保鲜茧销售有保障。

3.3开发蚕桑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

引进新进技术,开发蚕桑其他综合资源的利用率,例:发展蚕桑桑果采摘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蚕桑产业高速发展;引进有机肥加工技术,对蚕沙收集加工为有机肥料,结合甘蔗、坚果、玉米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多产业共同发展;桑条修剪统一收购用于生物炭加工制作,确保蚕桑综合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市场波动对蚕桑产业影响,稳定蚕桑产业经济发展有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桑蚕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大,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桑蚕产业的经济贡献作用持续加大,所以要正确认知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合理把控发展动态,同时落实科学的控制对策,实现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