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中学6364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地承担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优势,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获得文化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保证,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贯彻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学科自身就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既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包含了很深的精神意蕴,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教育,以达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培养。
1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时,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扩展和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完美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得到良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反映了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积淀深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典故、传说和传统价值观等,都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宇宙、伦理、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第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礼仪风俗、传统医药等都在基因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和强烈的民族性。第三,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典故、传说和传统价值观等,是中国文化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典型代表。这些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西游记》等,不仅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作用。第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文化要素不仅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积淀,而且也拥有卓越的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戏曲、书画艺术、传统医药等,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独特的历史积淀、强烈的民族性、精深的内涵和卓越的创新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特点。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1结合传统节日,激起学习兴致
兴趣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致。传统节日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化,学生对其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它不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节日种类也十分丰富多彩,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从多个层面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转变对传统文化的片面看法。树立起正确的民族价值观。
2.2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其中不仅蕴含着众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更是传统文化资源的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能够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并进。首先,教师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教材资源的类型以及每一类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并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为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其次,教师应在解读教材过程中,找到并抓住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并能够结合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与丰富教学资源,保障传统文化的有序、规范化渗透,避免生搬硬套、强行加入的尴尬局面发生。
2.3创设文学情景,丰富文化感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文学情景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情境和文化元素,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深刻领悟到中国文化中“清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和“莲”的象征意义,这些元素都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来深入理解和体验。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的池塘或附近的公园,通过观察莲花的生长环境、花朵的形态特征,让学生用心感受莲花的美和清雅自然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情境、角色性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感知。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爱莲说》时,想象自己置身于水边,观赏莲花的美丽。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传统的“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4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学习榜样
身为我国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具备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拥有很高的水平,这样老师才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然而,在国内的初中语文教师中,有些教师根据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授课,其教学内容相对有限,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老师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在课堂上出现跑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对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会对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身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瑰宝,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初中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和特征入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使每个学生可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扬昕.“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3(15):87-89.
[2]蔺志俭,严林廷.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J].基础教育论坛,2023(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