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途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途径思考

雷允绒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 710061

摘要: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找准个人定位,进而增强思考与分辨的能力,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新课标的推行,对构建有效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指明具体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建立有效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核心,探索了课堂教学以及评价的策略,为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乃至综合素养的养成效果,对于“立德树人”的落实具有重要影响。构建有效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吻合新课标要求,更是时代所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意识到责任在肩,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要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充分利用课堂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前,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比如,在互联网中检索与课程知识点紧密相关的热点案例,从中找到课程导入点,同时主动吸取他人之长,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导入模式,增强课堂导入效果。教师在备课阶段,还要预设各种导入的情况,让课堂导入更有动态性[1]。以“社会生活讲道德”为例,教师引入“高铁霸座事件”的案例:“一辆高铁列车中,一位男子霸占别人靠窗的座位。被霸占的旅客交涉无果,请求列车长前来解决。然而,霸占座位的旅客以生病为由,拒绝起身。即便乘警前来,男子依然我行我素,就这样一直抵达终点站。下车后,相关部门做出了‘180天内不得购买车票乘坐火车’的处罚决定,并处以罚金”。教师准备案例资料后,还要预设课堂导入过程,比如“先讲解案例的全过程,随后播放视频资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导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微课模式近年来深受师生欢迎,教师将微课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阶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本次课的重难点,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融合在微课中,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相对分散,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发掘微课的内在价值,并在微课情境中展示隐性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进程。以“保障宪法实施”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能区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由于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薄弱,教师将重难点融合在微课中并上传到学习群。学生自由下载资料观看学习,尝试解决微课视频中的问题。教师在微课中安排了很多针对性的问题,能够辅助于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正式开始“保障宪法实施”的教学后,抓住有利时机插播讨论、练习等内容,带领学生突破课程重难点。

(二)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偏大。教师围绕课程内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师设计富有体验价值与生活化的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学生基于情境理解课程知识,真正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2]

教师讲授“法院与检察院关系”的相关知识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虚拟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法院和检察院的职能。比如“18岁的学生小李在学校附近拦截初中生小杨,向小杨勒索钱财购买游戏装备。然而小杨不同意,于是小李纠集几名‘伙伴’,殴打小杨,抢走了小杨身上的全部钱财”。教师提供案例,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李、小杨、检察官工作人员、法官工作人员等角色。学生在亲身扮演中,真正理解法院与检察院的职责范围。扮演“检察官工作人员”的学生,向小李发起公诉;扮演“法院工作人员”的学生,则要评判小李的行为,做出判决。教师利用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要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侧重于结果,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评价过程中要关注课程实践效果。而且,课堂并不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唯一载体,家庭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也扮演关键角色。换言之,家长也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之中。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落实家庭教育任务,并掌握家庭评价的有效手段,进而共同养成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公民权利”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公民权利,并为小组成员评定分数。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主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模式,让测评过程更民主。学生在评价中,能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对于“能行使何种权利”、“权利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问题的认识更深刻,夯实学生的权利思想基础,增强课程教学实效,学生对权利也能“心中有数”。

教师根据每次的评价结果,为每一位学生制作“档案袋”,记录学生各次评价的内容,比如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作品制作情况等等,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成绩。教师利用道德与法治评价档案袋,建立动态化的学生分析机制,让评价过程更全面、更持久。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自信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更强。教师制作学生道德与法治档案袋时,要保证档案袋内容真正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实际。教师制作档案袋之前,明确方案和具体的内容,保证档案袋的功效。成长档案袋不要千篇一律,而是分成风采展示、学习评估、未来展望等多个部分,让评价体系更清晰、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对个人作品的评价结果,也要记录在档案袋中。学生打开档案袋,就能明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也能获得客观评价的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的开展,既是课标的要求,也符合时代所需。教师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有效性教学策略,构建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丁莉娟.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3, (10): 3-6.

[2]祝惠素.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23, (06): 89.

[3]刘岩峰.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 (05):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