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实验小学文博分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思维培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的策略。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据此,本文提出了如何通过引入教师引导、课堂活动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有望为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思维培育;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与运用的核心能力。在当今知识社会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的重要性
1.1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的意识,使其在面对信息时能够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引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颖的见解[2]。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思维
合作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和合作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思维和团队意识[3]。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进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策略
2.1引入教师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好奇心。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并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含义,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并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要求他们继续完整故事。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策略性的询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询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写作时,学生在表达中可能会遇到一个词汇的选择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想要通过这个词传达什么样的意思?”或者“与其他选项相比,这个词更能恰当表达你的意思吗?”这样的询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2设计启发性的课堂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创新、启发性的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表演。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们思考和想象角色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和创造。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独特的情节和对话,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故事创作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情节或者人物背景,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在课堂上进行故事的创作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入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热点或者道德伦理方面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更能够培养他们客观思考的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
2.3组织合作性学习活动
合作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等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针对一个话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话和辩论,学生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团结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阅读是帮助学生共同阅读和理解一篇文章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个角色,例如一个学生负责阅读,另一个学生负责记录关键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合作阅读,学生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彼此的理解,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合作性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和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小组评价和互评的机制,让学生们相互观察、评价和反馈。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们可以学会欣赏和肯定他人的努力和成就,也可以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鼓励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还促进了他们的个人成长和集体进步。
3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通过引入教师引导、课堂活动设计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冯凯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1):116-117.
[2]柳杨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2.
[3]蔺明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