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幼明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分校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本文以漳州地域文化为依托,以“追寻谷公足迹,传承谷公精神”为例,挖掘漳州乡土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地理、语文、历史、数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跨学科思维方法深度探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深化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增进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乡土情境;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背景下,注重核心素养培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培育学生跨学科素养,以某一学科为载体,围绕主题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学生开展主题任务为核心、合作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它是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有的综合化和实践化的特征。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式进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本文依托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原委书记谷文昌造福人民的德政伟绩和良好家风,整合乡土资源和地域文化,创设“生平简介、随军南下、治理风沙、东山画卷、良好家风”五个子任务,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地理、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设计并实施以“追寻谷公足迹,传承谷公精神”为主题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课例。
一、基于乡土情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乡土资源包含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3]乡土资源蕴含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丰富多样的内容,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2]乡土情境与地域文化、区域人文的关联性极高,能很好的反映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特征、文学特征、思想政治特征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跨学科教学中,以漳州地域文化为依托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利用学生熟知家乡的乡土情境,挖掘具有特色的乡土资源,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路径和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在真实情境中设计与表达、提问与探索、活动与体验、展示与评述、总结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强化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不同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
二、基于乡土情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精神之魂、动力之源。本主题学习活动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的相关课程内容要求,整合乡土资源,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的家风家训、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与学科方法,调用语文、历史、地理和数学学科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入信息科技、艺术的学科素养,通过查阅谷文昌的生平事迹,调查东山县的乡土情境,感受东山县的时代巨变,探究体会谷文昌优秀的家训家风,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修养和重要价值,感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谷文昌模范人物身上反映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实践活动能力,改善道德认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深化对家庭美德的认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二)任务实施规划
“追寻谷公足迹,传承谷公精神”跨学科主题学习 | ||
所涉及学科 | 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地理、 数学、信息科技 | |
学习主题任务 | 要求 | 实践任务 |
选题 | 基于真实情境,确定实际主题,走进任务。 | 任务1:讨论列出本次主题学习活动将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内容。 |
资源支撑 | 基于任务需要,课外进行资源准备,为学科教学提供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支撑。 | 任务2:分四个小组跨学科开展“追寻谷文昌足迹”探究活动,形成“生平事迹、随军南下、防风治沙、东山画卷”的调研活动报告及汇报稿(PPT)。 任务3:学生共读一本好书《永不褪色的“传家宝”—谷文昌家风故事》,每小组各阅读一章,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与心得,及对应的家训家风家规材料。 |
课堂实施 | 围绕本主题,融合各科支撑的学习内容、思维方法,开展学与教活动。 | 任务4:分四个小组介绍“谷文昌足迹”:生平事迹、随军南下、防风治沙、东山画卷。展现共产党人谷文昌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务5:谷文昌留下了太多的先进事迹。殊不知,支撑他完成这丰功伟绩的背后是简朴本分、清白持家、无私奉献的清廉家风。共享《永不褪色的“传家宝”—谷文昌家风故事》读书收获;结合谷文昌的家训家风,共话其优秀家训家风中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与价值)。 |
总结评价 | 总结梳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主题学习提升。 | 任务6:学生与学生、教师互动,对本次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与总结,共同评选出最佳探究小组。 |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活动设计
学 情 分 析 | 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积累,对中华美德故事和民族精神有一定了解,这为本次主题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初中学生受实践经历、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思辨能力的限制,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意义感悟不深,理解不深刻,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对中华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的认识,从而忽视继承与发展。为此,需要教师的指引,明确在新时代更应该传承中华美德,自觉传承和高扬民族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 ||||
活动项目 | 涉及学科 | 学习任务 | 学习目标 | 学习活动 | 核心素养 |
生平简介 | 语文地理历史 | 1.谷文昌的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谷文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3.了解谷文昌家乡河南安阳林县与第二故乡福建东山在气候、地形、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 | 1.了解谷文昌随军南下的历史背景。 2.感受谷文昌人物精神。 3.根据谷文昌出生地和第二故乡东山岛的地理环境,归纳出谷文昌人生境遇生存环境的变化,体会谷文昌等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 1.小组合作,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平台检索查阅,采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谷文昌生平资料。 2.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谷文昌生平事迹,开展“重走谷公足迹”展,分析谷文昌的性格品质、志向追求。 |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
随军南下 | 历史地理语文 |
2. 谷文昌为什么随军南下,驻扎东山岛这座孤岛? 3.谷文昌随军南下后,在助力东山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境? |
3.了解谷文昌随军南下解放漳州后,驻扎东山岛这座孤岛的原因。 | 1.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编写成一份800字左右的历史小报告。 2.画一画。 分析东山岛的海陆位置,使用手机定位系统,在A4纸上手绘东山地图,形成学生地理、历史调查报告。 |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
治理风沙 | 地理道法数学 | 1.了解东山岛自然灾害,木麻黄成为防风小卫士原因。 2.搜集材料,说明谷文昌是如何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3.让学生搜集资料和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对比谷文昌到东山后森林覆盖率变化。 | 1.了解乡亲们对谷公褒奖昵称由来。谷文昌不仅是人民的好书记,也是造福乡亲们的“谷满仓”。 2.了解、认清当时东山资源、环境的国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 1.探究东山岛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淡水资源分布情况状况,探究东山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2.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合适的统计图来体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看到生态治理的成效。 |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责任意识 法治观念 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运算 |
东山巨变 | 数学道法历史 | 1.风沙治理前后,东山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怎样的变化? 2.今天的东山岛人民的生活水平居漳州排名如何? 4.新时代的东山,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 1.统计东山县历年来的经济变化,对比东山岛人民生活水平在解放前后的变化,感受谷文昌为东山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2.通过当下东山人民的幸福生活来追溯东山岛的变革,认识谷文昌对东山岛发展的重要作用。 3.思考、分析东山岛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明白谷文昌等一批南下干部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谷文昌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 1.收集不同时期东山岛人们衣食住行等相关的照片、视频、文字、海报、图片、访谈录等资料。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统计东山县历年来的经济变化,完成制作合适的统计图,统计东山县历年来的经济变化,制作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展示各行业所占比值。 |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运算 |
优秀家风 | 道法历史语文 | 1.谷文昌家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家训家风中蕴含哪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为什么谷家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传承弘扬“谷氏家风”? 3.谷文昌后代是如何秉承良好的家风? | 1.通过对谷文昌家风的具体内容的学习,学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感受、思考谷文昌身上所反映的宝贵精神品质,及其良好家风对后代的影响。 2.感受优秀的家训家风蕴含的丰富中华传统美德内涵,感受优秀的家风家训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 1.学生课外阅读《永不褪色的“传家宝”—谷文昌家风故事》,写自己的感悟,分组交流。 2.小组汇总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资料,围绕主题形成报告要点。 |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 |
传承谷公精神 | 诞生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谷文昌精神,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是无数忠贞的共产党人真实写照,更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从家国抉择两难时“我已下定决心,不解放江南老百姓誓不回来”的坚决服从,到面对深受风沙肆虐的东山群众时“不救民于苦难,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来这里干啥”的初心使命,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在谷文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谷文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真正做到了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即使离世多年,依然为民敬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厚积数十载的“谷文昌精神”逾远而弥存。如今的八闽大地上,全体党员干部接续谷文昌生态文明“接力棒”,汲取“谷文昌精神”的不竭动力,创造着由“绿”到“富”的一个个传奇。以实际行动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一种对家对国的使命和责任。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用胸怀家国情怀,做家庭的好成员、社会的好公民和未来的好建设者。 |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反思
从本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看,学生对本主题的乡土情境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体验活动,是积极参与、乐于实践的,这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功能。值得注意反思的地方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在跨学科教学过中,教师要摒弃“控制学生”的习惯,通过对学生“学习赋权”,让学生从被动的依附式学习走向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第二,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时间较少,合作意识较低,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容量少,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力较薄弱,对自身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运用能力匮乏,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虽然形式比较多样,但质量较粗糙、活动过程实施的细节问题有待完善,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跨学科思维敏感度,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渗透,驱动学生综合思维的历练、相关学科视野的拓展以及学科跨界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第三,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提升跨学科知识关联能力、实践规划能力,具备跨学科的思维、知识、能力和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2]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3]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J].现代教学,2006(1):10-13
[4] 刘云, 韩加强.整合乡土资源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J].地理教育,2023(2):27-30.36
[5] 黄启艳,何红,黄兴顺.基于乡土情境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J].地理教学,2023(1):36-39.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基于地域文化的初中跨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FJJKZX22-7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