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故事中一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在课程故事中一起成长

孔诗佳

柯桥区六一幼儿园大越府园区

摘要】课程故事记录着教师与幼儿在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学习历程的真实故事,即所谓的课程故事。课程故事是教师以教育教学为载体,围绕一个主题或事件,通过讲故事形式展现给孩子们的精彩而有意义的经验、体验和感悟。这篇文章记录了幼儿在面对困惑、喜悦和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教师在课程中所展现的智慧。课程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在为期两年的“课程故事”教研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和改进,协助教师重新审视和扩展幼儿、资源和课程,关注幼儿的主要发展需求,从而使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成员。提升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观察 解读 资源

一、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提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观察力,以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将其转化为可探究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活动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主题式活动——《纸》。在中班课程“纸的旅行”中,孩子们阅读时的谈话激发了教师的好奇心,教师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纸张所带来的触觉,从而形成了撬动班本课程建设的灵感源泉。教师以观察纸的形态、分类和融合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和游戏中探索纸张的特性和与生活的关系,获得更多的快乐和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扩展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可通过讲述课程故事来实现

对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而言,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材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教师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使之成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丰富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发展的有力工具。教师应当以资源为中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联,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建构经验和认知物质世界。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的清香在墙角绽放,令人心旷神怡。我来到幼儿园附近公园里观察菊苗。在散步的过程中,孩子们被缤纷多彩的菊花所吸引,他们在欣赏、抚摸、嗅闻之后,对这些菊花的颜色、大小、花游形状和气味提出了疑问,然而教师并未直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是鼓励家长带来更多品种的菊花,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当学生知道了干菊花是用泥土做成的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动手去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将自己得到的数据与老师交流分享,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在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透过观察发现,干菊花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相对于新鲜菊花更为微小的特征,其叶子不再呈现出绿色,颜色也不再呈现出鲜艳的菊花色彩;用手指捏着花的茎或叶,感觉很不舒服,有一种被挤压变形的感觉。在小游戏“吹菊花”中,我深刻感受到干菊花因缺乏水分而更容易被风吹动,这让我倍感不适;通过动手操作“捏”出不同形状的干菊花,让幼儿知道菊花是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的。

三、通过讲述生动的课程故事,提升教师在创新课程方面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不仅是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教师应当关注幼儿自主发展的需求,对课程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进行改革,提升教师的设计和实施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宰者。当我们走进教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落叶。孩子们好奇地捡起地上的落叶,有些在仔细观察,有些则向亲密的伙伴炫耀着形态奇特的树叶,这激发了幼儿深入了解秋天树叶的渴望,于是“秋天的树叶”这一课程故事应运而生。“秋天的树叶——摘树叶——玩叶子——画树叶”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探究活动,将学生带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而构建班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才能培养出有才干的人才。”

、深入挖掘课程故事,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度发展

1.开展教育培训,以贴近课程故事的方式进行

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故事情节,然而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认知、探索和创作,这是我们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课程故事,我校开展了“走进课程故事”活动。围绕着《走近课程故事》这一主题,学校组织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重点探讨了课程故事的种类、认知方式以及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家首先就课程故事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提出许多好建议,并对这些建议加以整理归纳。随后,学府以专家演讲的方式向教员进一步阐述了课程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大家普遍感到这不仅能使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故事写作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在经过培训后,教师们达成了共识: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是最适合进行这种研究的人选,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的精髓。”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来撰写案例。对于教师而言,撰写案例不仅是一种新的要求,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撰写课程故事的能力。撰写课程故事,是我们教师自我述说的过程,它跨越了课程教学工作的多个领域,探讨了工作中的得失、成功与困惑、灵感与领悟,从而提升了我们的课程教学水平。在我校,有很多老师都喜欢写课程故事。教师们不仅在思想层面接纳了课程故事,更在情感上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写作热情。

2.健全机制进入课程故事

为确保课程故事研究活动不失形式,我们采用多种机制、多种方法激发教师的热情,建立了一个课程故事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定期召开的例会交流。每年召开一次校级会议或学科会,由校长主持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讨论,共同分享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与收获。利用全校教师例会时间,我们将从多个岗位、多个角度挑选出优秀的课程故事,以供教师们交流、分享案例研究成果。每次例会之后,大家可以相互分享各自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激发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提升其专业水平。现今,例会已成为全校教师分享课程教学体验和经验的幸福时刻,正如某些教师所言:分享我们自己课程生活中的美丽浪花,让乏味的说教式例会变得生动活泼。

、在实践中进行深思熟虑

课程故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

1.课程故事的构建必须以真实的课程实践为基础

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针对真实的课程实践,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或修补,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不得虚构。课程研究是一种学术工作,它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来衡量其质量,而不是虚构出来的。如果所述事件属于虚构,那么课程故事便失去了探究“求真”本质的本质,因此反思并改变教师的课程行为、促进专业成长也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2.课程故事应具有问题性

课程故事并非简单地将某段时间或某一天的事件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缺乏研究价值。课程故事要体现出教育情境性和生活教育性。教师应当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方式叙述课程场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围绕着课程过程中出现的有意义的“课程问题”或某种意外的“课程教学冲突”展开叙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件教学法”。教师在不断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提升和成熟,这是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必然结果。如果只是将课堂中发生的事件简单地记录下来,那是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作为研究者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的。因此,只有通过这样的案例研究,才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以便发现并捕捉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富有启迪性的课程故事。

确保课程故事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科学性,需要正确的课程思想和先进的课程理念;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课程故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深入探究课程理论的内涵,以理论的力量激发自身的智慧源泉,从而提升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当具备将现实故事转化为文本故事的能力,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故事,才能激发读者内心的激情,呈现出课程中的细节和最真实的感悟,这也是课程故事研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