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 232001
摘要: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旷达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杜甫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究其"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审美价值。杜甫诗歌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民生,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善于以比兴手法寄托情感,营造悲凉沉郁之意境;诗歌语言质朴豪放,字句顿挫有力,极富表现力。正是源于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才造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魅力。这种风格深刻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变革图景,彰显了诗人的人格力量,也为后世树立了诗歌创作的典范。
关键词:杜甫;沉郁顿挫;盛唐诗歌;比兴;诗歌语言
一、前言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以沉郁顿挫著称。"沉郁"二字,意指诗歌风格阴沉郁结;"顿挫"二字,意指诗句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沉郁顿挫"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子美沉郁顿挫,为诗家豪杰。"自此之后,此语被广泛用来概括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杜诗在唐代诗坛独领风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有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推崇备至,视之为楷模。因此,探究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内涵和价值,对于我们认识杜甫,了解盛唐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二、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源于诗人坎坷的人生遭际
杜甫一生饱经坎坷,仕途不遇。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早年屡试不第,壮年飘泊天涯,晚年遭遇安史之乱,妻离子散,颠沛流离。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掺杂着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忧思,化作心头永远的伤痛。正如王夫之所言:"杜子美逼仄盛年,铁铸心肠,故其诗沉郁。"正是源于诗人苦难深重的生命体验,杜诗呈现出一种深沉和悲凉的色调,最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二)源于诗人深广博大的胸襟
杜甫胸襟开阔,目光深广。他关注国家命运,心系百姓疾苦,同时又热爱自然山水,憧憬着太平盛世。在动荡的时局中,杜甫慷慨悲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在山水田园中,杜甫心旷神怡,陶醉丰富的内心世界。正如鲁迅《杜诗简释·古风》中所言:"以相期千载,眺望八荒,苍茫洋溢,慨然深致,可谓诗人之博大。"正是源于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洞察,杜诗呈现出一种深沉厚重的品格,进而形成沉郁顿挫的基调特征。
(三)源于诗人精湛高超的艺术技巧
杜诗风格之所以沉郁顿挫,还与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分不开。杜甫善于以比兴手法营造意境,常用比喻象征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一种深沉蕴藉之美。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诗句,即用典型意象抒写内心矛盾,富有画面感和韵味。杜甫还善于通过铿锵有力的字句,将内心的澎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诗句,语言质朴豪放,气势磅礴,节奏铿锵,顿挫有力。可以说,杜甫对诗歌艺术驾驭自如,遣词造句巧夺天工,才最终造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魅力。
三、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艺术表现
(一)在题材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
杜甫诗歌的题材内容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关注国家社稷和百姓疾苦,饱含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忧国忧民之情怀。安史之乱后,杜甫写下大量反映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诗篇,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别》等。诗人将时代苦难与个人身世融为一体,用沉痛的笔调,控诉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北征》),将诗人的忧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种忧患意识也使杜诗富有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沉郁感十足,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正是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成就了杜诗沉郁之风格。
(二)在艺术手法上,善于以比兴寄托深沉情感,营造悲凉沉郁之意境
比兴是杜甫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善于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悲凉沉郁的意境。杜甫诗中常见用典型意象来象征自身的处境和情怀,蕴含哲理,启人深思。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黄"和"苍"象征青春与年华,对比鲜明,寓意深刻。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朱门"和"冻死骨"并置,对比强烈,既讽刺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又揭露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以落花、鸟鸣象征诗人悲戚惶恐的心情,内心的苦闷和哀伤跃然纸上。正是杜甫独特的比兴手法和丰富的象征意蕴,构筑起杜诗沉郁顿挫的意境基调。
(三)在语言特色上,质朴豪放,字句顿挫,极富表现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质朴豪放,词句顿挫有力,极富表现力,成为其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杜甫善于雕琢字句,锤炼语言,追求简洁、凝练、生动的表达效果。其诗歌语言时而悲怆激越,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而慷慨悲凉,如"丈夫四方志,万里望蓬莱"(《佳人》)。诗人还善于在诗句中制造顿挫,语言铿锵有力,节奏分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无不体现出杜甫诗歌语言顿挫有致的特点。这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风格,为杜诗渲染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成为其沉郁顿挫诗风的重要标志。
四、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意义和影响
(一)反映盛唐时期社会生活,再现时代风貌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与其所处的盛唐时期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达到鼎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同时也暴露出种种社会危机,如统治集团的腐朽、党争的激化、藩镇的割据等,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这场深重灾难。作为这一时期的伟大诗人,杜甫敏锐地观察和感受到时代的阴晴圆缺、沧桑巨变,并将其熔铸到诗歌创作之中。杜甫笔下,有寂寞宫庭的荒凉,有流离失所的悲苦,有兵荒马乱的残酷,也有小康人家的欢乐。这些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折射出时代的悲欢离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正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体现诗人坦荡情怀,彰显诗人人格力量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了诗人坦荡的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面对坎坷的人生遭际和动荡的社会环境,杜甫没有消沉颓废,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诗人的使命,用沉郁悲凉的笔调,抒写亲身经历的苦难辛酸;用顿挫激昂的诗句,表达改革创新的理想抱负。这种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洞察、真挚的情感,无不源自诗人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杜甫身上,诗歌与人格已然合一。正如明代王世贞所言:"诗者,吾心之镜也。"杜诗之所以风格沉郁顿挫,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人格精神的充分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杜诗,就是在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为后代树立典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不仅成就了杜甫的诗歌艺术,也为后代诗人树立了宝贵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在唐代就已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诗圣",其诗歌被广为传诵。宋代以后,杜诗更加广泛流行,众多文人学习仿效杜甫,出现了"唐颂有杜子美,千载誉不衰"(宋祝穆《杜工部诗集序》)的局面。即使在今天,杜诗沉郁顿挫的魅力依然不减,仍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可以说,杜诗不仅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分,对于丰富诗歌表现力,提升诗歌审美趣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突出特点,体现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诸多方面。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诗人坎坷的人生遭际、深广博大的胸襟以及精湛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刻反映了盛唐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彰显了诗人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永恒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马伟.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浅析[J]. 文学教育, 2018(10):47-49.
[2] 张晓丽.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探源[J]. 语文学刊, 2019(12):24-27.
[3] 周玉琴. 论杜诗的"沉郁顿挫"美学特质[J]. 文学界, 2020(04):31-34.
[4] 李凌.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审美价值探讨[J]. 文艺争鸣, 2021(05):41-44.
[5] 孙怡.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及影响[J]. 文学评论, 2022(01):62-67.
[6] 王静.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特质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 文学遗产, 2023(02):78-83.
[7] 袁行霈. 论杜诗的"沉郁顿挫"艺术风格[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8] 陈祥,杨聪.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及其文化内涵[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4):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