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盆腔炎的保健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1

性盆腔炎的保健护理

苟红菊

万源市中心医院  四川达州  636350

盆腔炎作为临床患病率高的妇科疾病之一,性盆腔炎为占比较高的类型之一。其干预周期相对较长,由于女性缺乏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无法有效遵从医嘱,可诱发较多不良反应,其整体疗效相对较低,且达到一定效果后,复发概率相对较高,这给性盆腔炎患者产生较大的不适感,或影响其生活水平。部分女性对此感到羞愧等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大,可影响就医率,也可造成相对严重的心理疾病。而随着观念转变,女性健康成为社会关注话题之一,医疗机构也致力于保障女性健康。

性盆腔炎与不良性生活存在较大相关,可由阴道炎症迁延至输卵管、卵巢、盆腔、子宫或周围组织。性病可破坏阴道菌群屏障,也消除黏液栓屏障,可导致多种细菌进入子宫,可引起多个脏器感染。可出现下腹疼痛、白带异常、阴道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消除炎症,可影响女性生育功能,也可形成卵巢囊肿,感染相对严重时,可引发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重症疾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合适的保健护理措施较为关键,可加快炎症消退速度,也可有效避免复发。

1、情绪疏导

性盆腔炎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负面情绪相对较多,而由于疾病难治、迁延性,复发率高,这可加重患者身心负担,需要承担相对较大的不适和痛苦。长此以往,患者治疗信心逐步降低,也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害怕、恐惧状态。负面情绪对治疗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可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盲目相信不合规的治疗方法,或可加重经济负担,也有较高概率出现消极、抵触治疗行为,很多患者因此放弃治疗。除此之外,可以诱导生理病变,负面情绪可刺激下丘脑调节中枢,可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絮乱,可影响性激素,可导致卵泡发育不良,可加重不孕不育症状,且可影响体内脏器功能,加重身体损伤程度,也可显著加重病情。因此非常有必要施加情绪疏导护理措施,家属应当多关心、呵护患者,了解患者情绪诱因,劝解患者,协助患者寻求合理的情绪宣泄途径,如散步、快走、跑步、听音乐、投入兴趣活动等。日常可主动学习性盆腔炎知识,努力提高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纠正不良观念,信任医生,遵从医嘱。可参与病友团,倾听病友治疗经验,坚定治疗信心,自我暗示,保持乐观、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稳定应激水平和激素水平。

2、休息和饮食护理

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其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免疫水平相对较低。日常需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劳,注意劳逸结合。为改善免疫水平,可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保持合理的运动量。一般来说,处于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应当卧床静养,一般采取半卧位,可让脓液积累在子宫陷凹处,降低炎症传播速度,限制炎症范围,可产生相对积极的治疗作用。

同时需要加强营养干预,多摄入维生素C、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抗病能力。饮食也要清淡,不要摄入油腻、辛辣食物,尤其经期、流产等特殊时期,需要加强饮食管理。可咨询中医,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选择针对性相对较高的饮食方案,多食用营养均衡、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如果小腹出现冷痛症状,可食用温红糖水,也可食用龙眼肉、姜汤等温性食物,如果心情烦躁、五心烦热,可多使用鸡蛋、瘦肉等滋补食物。如果采取中药灌肠治疗,则干预期间不要服用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

3、用药护理

使用抗生物药物者需要留意是否存在过敏史,严格观察用药后不适症状。灌注给药者,需要了解治疗知识,准备药物,排空膀胱,依照无菌要求进行相关操作,结束后,应适当采取半卧位姿势休息。灌肠者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姿势,应减少药物刺激和操作刺激。中药外治者应依照医嘱,规避风险因素。内服药物者应讲解服用方法,让患者留意用药后症状。

4、卫生护理

发病与不良性生活、卫生习惯存在较大相关性。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复发率。在特殊时期,如月经期间\流产\生殖手术,可存在轻微阴道出血症状,阴道屏障破坏,免疫水平相对较低,病菌侵入机体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时候应该避免盆浴、游泳,也不要进行性生活,保护好自己。日常生活中,如果外阴处于相对燥湿、湿润的环境,病菌滋生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每日应当使用护理液或清水清洗外阴,清洗盆应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家庭成员混用,勤换内裤,清洗后及时擦干下体,尽量不要穿紧身裤。合理休息,炎症未得到控制时,应避免性生活,尽量采取半卧位休息姿势,以便分泌物流出。

5、保健操护理

为加快干预速度,可以学习盆腔保健操,其主要分为左右压膝、伸臂转体、屈膝转腰、仰卧蹬腿、伸臂拍足、侧卧蹬腿、交替屈膝、屈膝松腿等动作,一般每日运动1次,最少需要坚持2w,如果月经来潮,应停止训练,月经停止3天后可恢复训练。其属于保健效果相对较高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功能,改善机体素质,且有效加速盆腔血液流动速度,以加快机体代谢水平,可加快炎症消失速度,也可有效缓解疼痛感。

性盆腔炎为慢性疾病之一,自我护理尤为重要,可从情绪疏导、休息和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卫生护理、保健操护理等方面入手,以改善机体素质和免疫水平,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