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如何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

刘阳

扶余市陶赖昭镇第二中心小学 吉林  扶余  131200

摘要:小学美术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所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学生形成独特审美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个人创造美的能力,逐渐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美术教师应当对创造力的内涵进行分析,认识到创造力对于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的意义,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创造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学生;创造力

前言: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处于萌芽状态,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因此,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其想象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在脑海里想象美好的画面,在课堂上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用经验帮助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独特性产生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绘画变得更具设计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想象,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美好世界表达出来,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1.2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主要意识,这也是现阶段对于优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往的美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教学方法理论化,学生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将创造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主动结合已经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对艺术形式进行创新,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创新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个人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组织高质量的美术创造力培养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发散思维是一种比较难以通过获取知识而习得的一种思维能力。所谓的发散思维,指的是学生在看到某种事物时能否发散联想到多种与其有关联的事物,拥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往往在创意类工作中表现出色。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美术教师也需要积极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创造力培养工作。

2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路径

2.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将国画、书法等蕴含的传统绘画技法融入美术教学,邀请国画、书法等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和示范教学,让学生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这些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传统元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丰富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作行为。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可以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有的学生心中的春天是一棵棵开花的小树,有的学生心中的春天是在河里游泳的小鸭子等。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可以提高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造想象,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2.3给予多样材料,自行选择创作工具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油画棒、颜料、纸壳、水瓶等,每种材料在创造过程中均可以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以往学生的创造材料相对较为单一,通常是利用油画棒或者水彩笔进行绘画,在手工实践时,教师所要求的材料类型较少。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高昂的创作热情,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材料,由学生自行选择工具进行创作。每一种材料都会让学生联想到不同的内容,部分学生甚至会将多种材料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

2.4融入生活,挖掘创造力

要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富有个性且主题鲜明,就要融入生活,反映生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和物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发现日常生活中构成美的元素,将他们作为自由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转化成艺术灵感。例如,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可以以“春天里的画笔”为主题,让学生到校园里千姿百态的花草中取材,进行创作,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四季的变化和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在“变废为宝”创作主题中,让学生使用回收物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如利用麻绳将矿泉水瓶改造成花瓶,利用纸箱和回收罐制作板凳,通过颜料、布料等为他们换上新装,在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能力。总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是获取创造灵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元的素材和方式进行创作,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出创作才能和激发出创造的热情。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美术教学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不单单可以对学生实施美育渗透,同时也具有德育教育价值。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和育人要求、学生发展需求均有着紧密联系,应将创造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写生活动、丰富创作材料、学科融合、设计情境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造意识,不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凤美.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整合中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6):151-153.

[2]沈丽丽.创造,美术的生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90-91.

[3]沈琛.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