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 综合内科 辽宁 大连116085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茂林街院区 综合内科 辽宁 大连116085
【摘要】目的探讨术侧肺在无呼吸性气流通气时对单肺通气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实验组在OLV(单肺通气)期间,术侧肺持续接受5L/min的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分别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3min(T2)、33min(T3)这三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5ml,用以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在T3时间点,对术侧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检测灌洗液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的浓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血清NF-kB、IL-6和SP-A浓度显著降低(P<0.05),IL-10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F-kB、sICAM1和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SP-A和IL-10的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OLV期间,对术侧肺进行5L/min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减轻术侧肺的损伤。
【关键词】单肺通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炎症反应;支气管肺泡灌洗
单肺通气(OLV)作为一种非正常的通气模式,不仅加剧了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的出现,还可能触发炎症反应,进而诱发急性肺损伤,甚至可能演化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指出,通过纤支镜对术侧肺中远离手术部位的肺段进行选择性供氧,能够显著改善氧合情况,这种技术被称为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OI)[1]。关于AOI在优化氧合的同时,是否能够减轻OLV后产生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肺部的保护作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AOI对OLV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具备对OLV的肺保护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本院的48例开胸手术患者,患者年龄在50至75岁之间,性别不限,ASA分级为Ⅱ至Ⅲ级。排除标准为:既往有开胸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肾疾病或肺功能检查中度以上异常的患者,以及预计单肺通气(OLV)时间小于1小时或大于4小时的患者,还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回收率低于40%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4)和实验组(n=24)。在对照组中,OLV期间术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暴露于大气中。实验组则在OLV期间使用自制的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OI)装置,通过术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持续给予5L/min的氧气供应[2]。
1.2 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麻醉诱导后统一经口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男Fr37、女Fr35)。纤支镜准确定位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1-12次/min、FiO2 0.6;进胸时行OLV,潮气量5~7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FiO2 1.0,根据术中PET CO2调整呼吸参数。麻醉维持采用全凭静脉模式,维持BIS 40~60。术毕送恢复室进行麻醉复苏,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送回病房。在OLV前1 min(T 1)、OLV结束后3 min(T2)、33min(T3),抽取颈内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浓度。在T3时用50ml无菌生理盐水对术侧肺(左肺舌段或右肺中叶B5段[3])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浓度。
1.3 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情况比较(n=24,n,x±s)
组别 | 年龄(岁) | 体重指数(kg/m2) | 性别构成比(男/女) | 手术时间(min) | 单肺通气时间(min) | 补液量(ml) | 尿量(ml) |
对照组 | 62±7 | 24±3 | 17/7 | 255±66 | 116±44 | 1919±476 | 399±226 |
实验组 | 62±5 | 24±3 | 16/8 | 245±62 | 112±40 | 2013±356 | 423±208 |
2.2与T1比较:两组T2、T3时血清IL-6、SP-A浓度升高(P<0.05),两组T3时血清sICAM-1浓度升高(P<0.05),对照组T3时血清NF-kB浓度升高(P<0.05),实验组T3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与T2比较:两组T3时血清sICAM-1、IL-6浓度升高(P<0.05),对照组T3时血清NF-kB、SP-A浓度升高(P<0.05),实验组T3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3时血清NF-kB、IL-6、SP-A浓度降低(P<0.05),IL10浓度升高(P<0.05);实验组T3时BALF中NF-kB、sICAM-1、IL-6浓度降低(P<0.05),SP-A、IL10浓度升高(P<0.05)。
3讨论
OLV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低氧血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肺损伤等问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4]。已有研究显示,5L/min流量的AOI在OLV期间能显著提升机体的氧合水平,减少肺分流,维持适度的肺萎陷,因此本研究选择此流量进行术侧肺的AOI。研究结果表明,OLV会激活NF-kB信号通路,导致sICAM-1、IL-6、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上升。在双肺通气恢复后,sICAM-1、IL-6会大量产生并释放,IL-10的增加却不显著,这说明此时机体的抗炎机制并未充分启动,炎症反应依然处于失控状态。AOI的应用则能明显抑制NF-kB的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反应。通过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SP-A浓度发现AOI能有效减轻术侧肺的损伤程度[5]。OLV诱导的肺损伤涉及多种机制,其中缺氧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主要因素。AOI通过维持肺泡内的氧浓度,促进气体交换,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有效减轻了术侧肺的缺氧缺血性损伤。这一发现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AOI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减少OLV带来的肺损伤,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OLV期间对术侧肺予5L/min氧气行AOI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术侧肺损伤。
参考文献
[1]肖婷,张水兵,裴冬杰,等.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23,29(01):30-34.
[2]梁磊,袁晚秋,曾进福,等.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6):124-127.
[3]王学磊,张健星,张加强.七氟醚对单肺通气肺损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氧合指数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8):1348-1349.
[4]江宁彬.联合单肺缺氧预处理和改良肺复张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9.
[5]贺宏智,谢力,李莉.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时右美托咪定对肺组织炎症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08):1299-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