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中学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并且对语文知识有着结构化、概念化认知,而不是细节、琐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研究
随着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语文教材及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日益改革创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榆林市在2022年也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教材和培养理念的变化,意味着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也要随之改变。笔者很有幸地参与到了第一批新教材使用的教师队伍当中,高中新课程倡导的是“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是大单元主题教学,但在实践和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依然是在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授课,传统的单篇教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性不够,而新课标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系统性认知,要群文互读,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语文教学理论,从“语文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模式着手,探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高中语文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在奠定“大概念”课程教学地位的同时,也包含着课程“内容情境化”的价值导向与方法启迪。这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本章节主要从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拓展几个方面来具体地展示主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一)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目前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题单元教学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语文教师的主题单元教学还面临较多问题:没有系统化地整合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单篇教学差异不大等,难以体现主题单元教学的价值。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要依据系统思维的指导进一步优化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1、确定并理解单元主题和所属单元任务群
单元主题贯穿单元教学全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条基本线索,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设计单元主题,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学生也能明确单元学习目的,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的属性目标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确定单元主题,依托主题设计、实施单元教学活动,提高单元教学质量。
2、创设学习情境
和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系统的开放性较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直接影响。通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显著改善单元主题教学效果。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大幅提高了情境教学的意识,但却只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导致无法全面体现情境的价值与作用,不符合系统思维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要把情境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通过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有机关联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层面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3、优化课堂活动
主题单元教学并不是单纯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与建构新知识。以往部分教师虽然引入了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但却没有同步改变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导致无法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个关键要素在单元主题教学系统中占据的地位,采用自主探究等活动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分析与思考主题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1、实践课例教学设计
在基于双线教学的教学任务下,教师在上课时不应在局限于单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全局眼光,教师不仅需要有整体的思路,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总的思路框架,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摸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在预读完整本书之后,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该有一个总的单元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三)、高中语文大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后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任务群教学,而高效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解读文本,或者有意识地进行拓展阅读,也是任务群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语文教学是有层次的,可以分为文字、文学、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相应地,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分作多个层面,同时要考虑学情的差异性、内容的独特性、操作的可行性与层次的阶梯性以及作业的兴趣性与情境性。
三、大单元主题学习中的问题和反思。
在大单元主题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反思。比如一些教师教学理念出现偏差,有些老师认为语文重点不就是阅读吗,所以认为单篇教学也无大碍,还有比如新教材倡导情境式教学,有的老师就会产生疑问,我是在导入部分情境化设计就可以了还是要全程情境化,其实全程情境化是不可能的,所谓的情境化,只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所了解,当然,情境并不等于现实生活发生的;还有,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温儒敏在培训中一直强调,语文学习就是读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要觉得新教材以活动展开,而使得课堂只剩下虚无的形式,而不能从根本上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师理念出现偏差
当前,我国产生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其不是很了解,如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这些理念在本质上有关联,但侧重点不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多根据自身理解和经验教学,这样虽然稳定了教师的课堂地位,但容易使大单元教学出现浓厚的个人色彩,导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个人展示,而这种教学理念上的偏差,造成教学活动严重走形。
(二)情境任务创设的思维固化
大单元教学情境的设计普遍存在模式化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情境,创设新情境,成为大单元教学的研究课题。现阶段,教学情境创设过度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最常见的是让学生完成选集,准备类似的采访任务,但是这种固化的情境任务,势必会遮掩住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日常教学中,即便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计了大纲、教学流程,但是受学生接受度、课时等因素影响,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这里的偏离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结合学情做出的调整,影响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单元教学需要多个课时同时进行,按一般课时安排计算,完整的大单元教学可能要跨越数周,受阶段性考试、教学内容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无法集中学习相关知识,严重违背大单元教学的宗旨。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能够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行整合不相关的资源和文本,导致大单元教学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
[2]邹钱华,安丽娟.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实施探究——以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专题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32):113-116.
[3]胡婧.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聊城大学,2020.DOI:10.27214/d.cnki.glcsu.2020.00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