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何威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全员、全程、全维度的育人理念",简称"三全育人",构建了一个涵盖个体、历程、环境和互动多层面的综合教育框架。在新的历史阶段,强化和塑造工匠精神不仅是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塑造的核心特质,更是贯穿其"三全育人"战略的关键使命。将工匠精神深入到这一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中,既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也具备紧迫的现实需求。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型,中等职业院校亟需大力推动工匠精神与"三全育人"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出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工匠精神;培育

1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匠心独运不仅象征着卓越的职业操守与技艺,还蕴含着专业能力和素质的精髓;而全面育人策略,既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推动力,更是塑造新一代国家栋梁的关键路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无缝嵌入全面育人的全方位布局中。首先,融入工匠精神于全面育人的实践中,能有效激发学生自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的工匠精神,正是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教育过程中的渗透,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引导学生们深刻理解并实践这些价值准则。其次,通过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强化学生的职涯梦想意识。在全面育人的框架下,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能促使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专业认同,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热忱,进而坚定实现职业目标的决心,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积极追求人生抱负。最后,将工匠精神融入全面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贯穿在各个教学领域和环节,我们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未来职业所需的标准和技能要求,鼓励他们扎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实践技巧,不断积累成为国家所需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核心素养。

2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中职教育致力于深度植入“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中的工匠精神,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首先,协作育人机制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当前,多数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尚不充足,特别是在拥有深厚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缺口,同时,管理和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提升空间巨大。其次,全程育人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在教学管理中,尚未充分将培育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入督导、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且专业培养计划中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度不高。此外,传统的院系管理模式亟待向标准化、精细化和高效化转型。最后,全方位育人的体系设计尚显不足,专业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均衡,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均未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培养导向。因此,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将工匠精神深入到“三位一体”育人工作中,已成为一项紧迫且现实的任务。

3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基本路径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员育人

在推进工匠精神深入融入“全员育人”的进程中,核心策略在于确立教师的专业道德典范,着重提升所有参与者的综合能力。首先,我们致力于塑造卓越的教学楷模和技艺大师。通过融合引进和本土培养,打造出一批教学卓越、科研实力雄厚且技术精湛的教育明星,同时挑选出具备深厚实践经验和技术精湛的技能精英,他们的榜样力量对全员育人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其次,我们精心构建一支具备“双师型”特质的教师团队。强调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纳入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和实践教学,以此强化他们的工匠精神认同,提升他们的技术技能,使其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再者,我们致力于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倡导他们更新工作理念,采用创新的方法,定期组织行业企业实地学习,丰富他们的工作经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这三类人员在合作中共同进步,逐步形成一个全面且有力的育人网络,共同推动“全员育人”的目标实现。

3.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过程育人

在全面实施工匠精神的教育过程中,关键在于精准对接各学段学生的特性,确保不同教育阶段的无缝衔接。首先,要在初期的转型塑造教育中植入工匠精神。在新生入校前,各学院需结合行业需求、地域经济及学生管理特性,进行深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培养计划和早期习惯塑造方案中。其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预备教育,针对大一学生,通过全面育人策略,强调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追求卓越、专业敬业、执着专注和创新实践的“大国工匠”特质。接下来,对于大一和大二学生,要侧重于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工匠精神。最后,针对大二和大三学生,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注态度,帮助他们明确创业就业的方向,确保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3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引领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方位育人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环境中,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是其独特标识,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维度。首先,我们致力于发展彰显工匠精神的专属校园文化。挖掘并整合丰富的校园传统资源,强调创新与传统融合,构建独特的"一院一特"文化标识,塑造出鲜明的工匠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校园的核心标识。其次,我们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工匠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围绕工匠精神的主题技能大赛、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吸引行业内的能工巧匠分享技术精髓与感人故事,同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企业实习,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者,我们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工匠文化环境。通过增加对文化景观设施的投资,使工匠文化深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如景观设计、建筑布局等,让工匠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整合,我们在课堂、实训、活动以及生活场景中融入工匠元素,逐步打造出一种以工匠文化为内核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结论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塑造人格的根本在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理念被明确强调,为在新纪元下推进基础的德育任务并革新中等教育领域的"全程、全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通过全面审视和剖析工科院校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全景,我们在教育路径上注重全员参与的广泛性、教育流程的连续性和教育体系的整合性。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工科学府的核心使命,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达成以及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与否。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三全育人"的重任艰巨,而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是充满了探索的艰辛。各院校需深化理解,拓宽参与者的范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新教育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参考文献:

[1]刘伟杰,王可月.“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2).

[2]徐彦秋.中等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

[3]谭璐.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工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

[4]李科锋.工匠精神融入民办中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价值与路径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