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河北 沧州 061500
摘要:目的 探究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以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6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用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肝阳上亢型眩晕治疗中,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稳定其血压水平,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药汤剂;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疗效;血压水平
前言: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主观感觉障碍,以自感自身或外界环境、物体摇动或旋转为主要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显著,需有效诊治。目前,临床多以对症方案治疗眩晕,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且疾病复发率较高[1]。中医治疗眩晕历史悠久,将其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等多种证型,其中又以肝阳上亢最为常见,并主张辨证论治[2]。穴位贴敷、中药汤剂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技术。本文即选择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为临床该类眩晕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6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2组。
对照组中,男:女=16:14(例);年龄(65.42±4.82)岁,最低55岁,最高78岁;病程(4.28±1.02)年,最低2年,最高7年;合并高血压20例。
观察组中,性别比:男/女=17/13;年龄55~78岁,均值(65.45±4.80)岁;病程2~8年,均值(4.25±1.06)年;合并高血压21例。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肝阳上亢型眩晕[3]。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用药无过敏。治疗依从性良好。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1.2.2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穴位贴敷禁忌者。精神异常者。沟通和(或)认知障碍者。自行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治疗,即开展对症治疗,予以患者抗晕止眩、神经营养等功效的药物,并开展健康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内容,治疗12 d。
1.3.2观察组
本组则联用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2 d,具体:(1)穴位贴敷:取患者大椎、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贴敷,贴敷方剂组成为决明子和青葙子4 g、夏枯草和罗布麻叶2 g,每日1贴,每次4~6 h。(2)中药汤剂:本院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方剂组成为石决明18 g、钩藤和川牛膝12 g、天麻9 g、栀子9 g、黄芩9 g、杜仲9 g、益母草9 g、桑寄生9 g、茯神9 g、夜交藤9 g,头痛头晕者加牡蛎、龙骨、羚羊角各9 g,肝火旺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12 g、夏枯草9 g,阴虚者加麦冬、生地各12 g,每日1剂,取水1000mL煎汁,留汁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纳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降低≥10 mmHg,未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降低≥14 mmHg、舒张压降低<10 mmHg。
无效:未达到上述要求。
1.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
含舒张压、收缩压两项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SPSS26.0系统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30) | 11(36.67) | 15(50.00) | 4(13.33) | 26(86.67) |
观察组(n=30) | 14(46.67) | 16(53.33) | 0(0.00) | 30(100.00) |
X2 | - | - | - | 4.2857 |
P | - | - | - | 0.0384 |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组别 | 舒张压 | 收缩压 | ||
前 | 后 | 前 | 后 | |
对照组(n=30) | 94.16±5.23 | 87.12±5.03 | 150.52±15.08 | 137.22±11.84 |
观察组(n=30) | 94.12±5.26 | 80.15±4.96 | 150.57±15.02 | 122.16±10.02 |
T | 0.0295 | 5.4042 | 0.0129 | 5.3180 |
P | 0.9765 | 0.0000 | 0.9898 | 0.0000 |
3.讨论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诊治眩晕症历史悠久,早于古籍《内经》中便有记载,且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明确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脏是风、木之脏器,当肝阴不足,阴不潜阳,就会导致人体肾水不足,而肾水不足无法涵木,就会使得风阳上扰,引起眩晕[4]。肝阳上亢型是最为常见的眩晕证型,主张以清热熄风、平肝潜阳、健脾补肝等原则治疗。
穴位贴敷、中药汤剂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技术。穴位贴敷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刺激穴位周围血管,并利用皮肤吸收能力吸收药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功能,并刺激神经系统,影响机体内分泌;中药汤剂则是通过煎煮等方式充分提取药材内的有效成分形成液体制剂,具有药效全面、易于吸收等优势。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便证实了穴位贴敷于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有效性。分析原因:本院选定贴敷穴位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具有良好的健脾和胃、温通阳气等功效;使用的贴敷方剂含有青葙子、决明子等药材,可平肝、清热、利水、益气。而中药方剂选择天麻钩藤饮加减,具有良好的清热熄风、平肝潜阳之功效。二者联用,便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症状。
高血压是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常见并发症,二者又可相互作用,加重病情,导致眩晕反复[5]。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证实了穴位贴敷+中药汤剂的应用优势。分析原因:穴位贴敷+中药汤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肾阴亏、上实下虚表现,从而实现血压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康复,还可稳定其血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覃丹,翁亚彬,冯好彬.平肝熄风汤联合穴位贴敷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5):129-130.
[2]陈文,陈慧敏.自拟平肝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43例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21,39(2):189-191.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12-221.
[4]肖彬,李雪松,薛莎. 天麻钩藤饮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阳上元型眩晕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 四川中医,2020,38(1):126-129.
[5]周晓庆,张若怡,田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4,51(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