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叙州区革命烈士老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关于叙州区革命烈士老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胡梦实

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党校  644600

一、时代背景

宜宾县(今叙州区)于2010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县,是四川建立共产党和共青团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解放战争等辉煌历史中,叙州区涌现出一大批赵一曼、郑佑之、刘华、卢德铭、余宏文等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形成了优质、鲜活的红色资源。

二、叙州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发展情况

20109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翠屏区、宜宾县、长宁县、南溪县、江安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为革命老区县。

(一)革命老区发展目标

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2117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我省革命老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二)叙州区红色资源风貌

叙州区烈士陵园位于叙州区陵园路,建于1982年,占地33.3亩。1995年,叙州区烈士陵园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宜宾市国防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

郑佑之故居位于观音镇佑之村,1989年被原宜宾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观音镇启动郑佑之故居红色文化园项目建设,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0215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郑佑之故居主体工程、连接道路等建设。

一曼公园位于叙州区一曼路,占地150亩,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休闲区、林间活动区、生态体验区、安静休憩区五个功能区,设置有赵一曼主题雕塑、赵一曼简介牌、红色文化雕塑和文化置石,是叙州区首个双拥文化设施。

叙州区博物馆位于柏溪街道城北新区康宁路文化中心二楼,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馆内分文物展示区(1900平方米)、文物存储区(文物库房约25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临时展区(1550平方米)。展览内容以宜宾市叙州区的自然史、文化史、社会史作为主体,展示宜宾市叙州区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丰富的资源。

2024年,宜宾市叙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印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文件提出,叙州区2024年将继续开展唐君毅故居抢险加固、东岳庙牌坊保护设施建设、糟坊头酿酒作坊本体保护、肖公馆排危、罗哲文故居修缮、万菁南华宫抢险加固、黄伞崖墓群修缮等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力保障红色资源和其他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开发。

、存在问题

(一)红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稀缺。数以千计的青年人离开去大城市务工和求学,回村发展和愿意从事红色资源相关工作的青年很少,既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同时也使得部分革命遗址失去了开发的时机,如叙州区的荆竹坝——大塔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等已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很多红色旅游业仍然停留在游客参观游览革命旧址,听着讲解员以一种“就事论事,简单陈述”的形式公式化地讲解,一般游客听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旅游业所要求的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同时红旅产业与休闲娱乐、生态旅游、数字科技产业等结合的不够紧密,产业链不完善。

(三)红色文化产业商业化气息浓重。只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售卖的文化产品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高度雷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既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地方特色和精神内涵,也大大降低了农村地区红色文化旧址遗迹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建议措施

(一)多举措强化夯实人才支撑。一是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并抓住机遇申请人才引进计划经费,大量发展乡村产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留住年轻劳动力,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重视革命历史研究人才、专业讲解员、文物维护员等多方面人才的培养,制定奖励机制,常态化人员培训,提升基层人员专业能力。三是强化管理队伍人才建设。突出政府主导,通过调整任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紧扣红色文化旅游重点课题,培养储备一支精通文旅、熟悉市场、理念先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向型文旅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科技助力红色资源新体验。充分利用科技化、数字化手段研发形式多样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引进VR3D等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智慧导览、交互体验等应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通过技术手段让革命老区的遗址遗迹遗物活起来,让线下的游客和线上的网友更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革命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峥嵘岁月,使得线下游客流连忘返,线上网友向往憧憬。

(三)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充分运用当地革命历史题材,依托抖音、快手、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脉络、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提高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更多的网友了解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实现宣传更加便捷、更加灵活、更加快速。

(四)创新活动吸引游客热度。充分利用国庆、五一、春节等节假日时期,加强红色旅游景点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组织实施消费季和红色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联名票”等特色产品,打造“红色旅游+非遗”“红色旅游+演出”“红色旅游+赛事”等融合性品牌,逐季度更换精品线路、主题活动、惠民措施,不断聚拢人气,打造红色旅游标杆。

(五)精细管理做好后勤保障。一是紧守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承载上限,通过数据分析,采取提前预约、动态限流、错峰优惠等措施,分散游客人流压力,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保证秩序和效率。二是抓实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严抓“黄牛”、第三方平台违规囤票、倒票行为,严查景区投机商家欺客宰客行为,严管随意涂抹、损坏红色珍贵文物行为,坚决维护景区游览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三是完善应急响应处理机制,制定多套预案机制,针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提供医疗急救、安全救援等服务,确保游客安全。

(六)因地制宜拓展其他产业。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进一步开放红色旅游市场,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推出红色教育、绿色旅游、休闲度假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建立红色主题的经典餐馆、农家乐、住宿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助力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服务等行业相互融合。二是以乡村振兴为主轴,规划一部分红色旅游名镇名村。采取“企业+村委会+居民”合作模式,结合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等,发展红色旅游、生态休闲、乡村度假、民俗文化体验、军事探险等多元化旅游项目,打造富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乡镇。三是加强不同地区间红色旅游景区的协同合作,通过项目串联、连线村镇,成片建设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品牌,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