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掘进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盾构隧道掘进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潘冠全

440923199105087357

摘要主要介绍电缆隧道掘进施工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分析隧道穿越期间构筑物的沉降与内力变化重点探讨如何有效控制构筑物的沉降。

关键词盾构隧道 建构筑物 沉降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电缆需求不断增加,电缆隧道的发展与投产也在各大城市应运而生,电缆隧道在城市中掘进,常见的重大环境风险源为隧道穿越既有道路、桥梁、铁路、河道、建筑物、不良地层等,设计和施工阶段如未采取足够安全措施,可能会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准确预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项目成本和风险。

2 工程概况

以佛山城北电缆隧道工程为背景,拟建外径6m隧道沿东西向敷设,途经下穿南北走向的既有道路(道路宽12 m,道路垫层底与隧道顶净高为7.7m),同时侧穿既有桥桩(桩承台距离隧道边最小约4.5m)。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主要穿越地层为粉质黏土层,围岩等级为Ⅴ级。

3 计算模型

采用MIDAS /GTS-NX数值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侧穿既有桥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本构模型:土层采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结构单元及注浆层采用弹性本构。边界条件:模型顶面为自由面,无约束;模型底面每个方向均约束;模型四个侧面均只约束法向,其余方向自由无约束。施工模拟:盾构隧道的开挖为由近到远逐步开挖,在实际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分步分阶段处理,模拟循环开挖进尺与现场盾构管片施工相符合,通过激活盾构管片单元模拟管片施工。在完成每次开挖步后,进行收敛计算来模拟这步开挖过程的应力释放过程,然后才进入下一个开挖步计算。

图1 隧道下穿道路、侧穿桥桩数值计算模型

4 变形控制标准及施工期间采取的措施

结合《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的规定,对穿越段落的地质条件、公路的路基结构形式、隧道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后,结合全国各地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初步确定该段公路的路基沉降值、隧道结构的变形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

类别

控制值(mm)

路基沉降

20

桥墩沉降

3

管片拱顶沉降

20

管片净空收敛

0.2%D

施工期间为保证道路及桥桩安全,拟采取以下措施:(1)在盾构下穿既有道路、侧穿既有桥桩之前,在靠近桥桩边预先施作一排灌注桩作为隔离保护桩,减少隧道掘进对桥桩的不利影响。(2)深入搜集两个项目的竣工资料,了解工后沉降、变形等数据,积极和道路、桥梁部门进行沟通,确定合理的沉降控制标准。(3)优化盾构机刀具配置、技术参数。为保证盾构机在超挖少、对周边土体干扰小的条件下,实现曲线推进和顺利转弯及纠偏,应设置仿形刀。(4)制定科学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监测等方案,提前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各项方案合理可行。(5)在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主要做好以下措施:严格控制与切口土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保持土压力平衡;均衡匀速推进、连续性施工、杜绝盾构机停滞,尽量不纠偏直接通过;减少拼装时间,缩短盾构机停推时间做好土体改良,增加渣土和易性。(6)掘进过程实施足量的同步注浆,注浆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调整注浆参数及注浆量。(7)做好监控量测,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平台,保证数据实时采集、及时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保持监测与盾构机控制的实时联动。

5 计算模型工况及结果分析

模型的计算工序:初始地应力→路基路面、桥梁、隔离桩施工→隧道开始掘进→隧道掘进至路基底及桥桩侧→隧道贯通。

图2 隧道穿越路基正下方时道路的竖向位移云图

图3 隧道侧穿桥桩最近位置时桥墩的竖向位移云图

    

图4 隧道衬砌底部的竖向位移云图

拟建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侧穿既有桥桩施工期间,由于地层损失的作用,路基、桥墩将会发生沉降,路基及桥墩可能会发生失稳。数值结果表明,路基最大沉降值为0.8mm,桥墩最大沉降值为1.8mm,均处于稳定状态。

对于管片,土体的开挖会产生应力释放,管片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发生变形,但应保证其变形量以免侵限。根据计算结果,盾构管片结构拱顶沉降最大值为5mm,管底沉降最大值为7.4mm。

经过施工阶段数值模拟分析,公路、桥墩变形及拟建隧道变形满足相关的控制标准。

6 结语

隧道穿越构筑物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通过建立合理的结构-土体-隧道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隧道施工对周围地层和构筑物的影响,并且可以为现场实际施工提供一些预测性的建议,此外,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反馈分析,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一些预加固措施,可以将施工风险降到最小,有效控制构筑物的沉降。

参考文献:

[1]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 TB 10182-2017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10621-2014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11-2013

作者简介:潘冠全(1991~),男,广东茂名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