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游客中心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游客中心设计研究

张力,宫一路*,李 禹,周海涛

(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文旅融合是当前推动乡村旅游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理论背景研究,提出了乡村游客中心在乡村文旅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能。通过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大连市沙包村项目为例,梳理了当前乡村游客中心建设的普遍问题和对策。最后,通过沙包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实践,提出了设计理念的开发与创新、空间布局的优化与拓展、功能配置的完善与提升、文化元素的融入与表达4个乡村游客中心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游客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规划设计;文旅融合;游客中心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产业+经济”是乡村旅游的传统模式,因为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文旅融合,以乡村文化传承发扬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通过文旅融合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具文化内涵和深度的旅游体验。通过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满足游客对文化、艺术、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增强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乡村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1.2游客中心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品酒赏花的“农家小院”升级到提供休闲度假服务的“田园综合体”。“游客中心”是“田园综合体”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中、大型的旅游服务设施,承担了为游客提供系统综合的旅游服务的职能,包括:安全、卫生、休息、旅游导览、购物、餐饮、文化宣传、文创产品展示等服务。对提升游客旅行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传播地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功能完善并具有特色的乡村游客中心至关重要。

2.乡村游客中心设计问题研究

2.1 乡村游客中心案例研究

在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乡村游客中心建设成为文旅融合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涌现了许多优秀案例,同时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崇州·竹艺村作为国家级非遗竹编小镇,是“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竹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编制材料和独特工艺成为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竹艺村游客中心是继宜宾·竹枝书院后又一次关于四川“竹文化”的建筑实践,也是对“意象建筑”理论更深入的思考与应用。竹枝书院以竹丛和竹枝两个自然意象“赋象”和“见意”,而竹艺村游客中心则以竹笋、竹鞭和竹编三个自然和人文意象“赋象”和“见意”。 “以意赋象,以象见意”强调以特殊的建筑元素构建建筑场景,表达出自然和人文意象,以表现空间优美的精神内涵。竹艺村游客中心为当地村民和游客带来一个聚集的机会,感受乡村振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也会给城市中的人一个放松的机会,在这里亲近自然,重新了解竹编文化,体悟竹与手艺人之间最直接的对话。

2.2 沙包村游客中心项目概况

大连市沙包村地处普兰店区中北部,周围有白云山、香炉山、刘大水库等自然景观,还有清泉观等旅游景点。文旅融合发展,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打造了“撒野”营地主题旅游线。通过“周末2日游”,“1.5小时近郊游”等营销方式来吸引大连市区的游客。沙包村游客中心本着绿色设计的原则,采用覆土建筑的设计方法。由于沙包村游客中心的建设预算有限,主要采用东北毛白杨打造内部陈设,一切以功能性和审美性为准则。屋顶地面设置IP形象装置,具有文旅的导视作用,沙包游客中心作为沙包村地标性的建筑,是沙包村的文旅集合点,让游客了解沙包村,融入沙包村。

2.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对沙包村与竹艺村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沙包村的乡村风貌、建筑风格、居住空间等均缺少文化特色和设计风格,这也是中国北方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村的共性问题。游客中心作为村庄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彰显村庄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游客中心的设计,应该从村庄文化旅游系统开发的视角,为其主要文化旅游功能的开发提供支撑。没有固定的设计模式,而是针对每个村的不同问题提出具体方案。

旅游资源挖掘:调查发现沙包村以棕壤土与沙土为主,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苹果、梨、软枣猕猴桃等鲜干水果。因此,通过游客中心提供销售平台,推动乡村农产品经济发展。

旅游产品整合:调查发现沙包村周边的清泉观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体系,沙包村正在筹备建设素食加工厂,为清泉观供应素食产品。游客中心规划设计,可以提供素食产品的展示、销售、存储等空间,将沙包村与清泉观的旅游线路打通。

旅游服务管培:为了提升沙包村文旅服务综合质量,通过游客中心设立村民旅游培训通道,组织专员对当地村民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为当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

3.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游客中心设计策略研究——沙包村实例研究

3.1设计理念的开发与创新

“文化IP”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设计实践中生成了沙包村“撒野营地”的IP。对村庄原有的农业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利用黄酒、小麦和玉米等文化符号,形成了“撒野营地”中的主题式活动空间。

3.2空间布局的优化与拓展

游客中心在原有的接待大厅、餐饮区、特产售卖区、互动体验区、安全卫生区、文化展示区中,增加了多功能厅、员工管理培训厅。优化沙包游客中心的流线设计,确保游客可以顺畅地游览各个区域,充分利用室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旅客有更好的观景感。在游客中心的外围拓展了农家乐和沙包民宿,形成景观联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3.3功能配置的完善与提升

沙包村游客中心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咨询台,提供游客咨询服务,包括当地景点介绍、活动信息、交通指引等,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可以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评分回馈。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对特殊人群的需求。

3.4文化元素的融入与表达

在游客中心的内外部加入艺术装饰用于打卡拍照,如艺术画框、农产品雕塑等展示其民俗文化与艺术风格。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黄酒品鉴会、沙包“丰收节”等,并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来进行导流,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

4.结论与展望

由于乡村普遍缺乏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完备、各具特色的乡村游客服务中心在乡村文旅建设中尤为重要。乡村游客中心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设计师应该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利用乡村特色农业产品、自然田园景观和农村生活方式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打造地标式乡村游客中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利紫晴,李丽,陈阳,等.乡村旅游背景下粤西海岛公共建筑风适应性设计研究——以硇洲岛英明村游客服务中心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4,42(04):117-126.

[2]丁利平.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J].当代县域经济,2024(03):86-88.

[3]许春燕,陈燕,程安生,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问题研究——以怀远县为例[J].营销界,2020(26):98-99.*通讯作者:宫一路(1988-),女,辽宁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委托课题(2022lslqnrcwtkt-0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