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防震减灾局 云南省昭通市657000
摘要: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传承防灾减灾文化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增强公众地震灾害防御意识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以及传承防灾减灾文化的重要意义。其次,提出了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具体方法,并结合云南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公众意识;地震震害;防御方法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云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地震多发地区之一,提高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刻不容缓。只有公众普遍树立防震避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防震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防震减灾局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大力增强公众的地震灾害防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重要性
(一)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公众普遍缺乏防震避灾意识,在发生地震时难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必将加重灾害损失。相反,如果公众具备较强的地震防御意识,掌握基本的避震逃生技能,在地震来临时就能迅速反应,采取如避难、远离危险区域等正确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公众的高度防震意识也将促使政府、社区等相关方加大防震减灾设施投入,如加固建筑物、设置避难场所、完善疏散通道等,进一步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之策。
(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地震灾害不仅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给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旦发生重大地震灾害,灾区可能会陷入瘫痪和失序状态,交通运输、生产生活、社会秩序等均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引发次生灾害。而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能够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应急响应能力。当地震来临时,具备防震意识的公众会保持冷静、自救有方、服从统一指挥,避免引发混乱,为有序开展救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高度的震害防御意识也将促使全社会加强重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灾后社会动荡,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传承防灾减灾文化
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不仅是应对地震灾害的客观需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防灾减灾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凝聚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防灾文化。如“宁静勿躁,安神静气”的思想就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而当代的地震防御意识正是源于这些传统文化基因,是对祖先智慧的继承和发扬。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防灾减灾文化精华,使之代代相传,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公众普遍树立地震防御意识,才能真正将中华民族灿烂的防灾文化遗产保护好、发扬光大。
二、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方法
(一)加强地震科普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是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抓手。防震减灾局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其内容应涵盖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发生时的避震逃生常识、自救互救技能等多个方面,让公众充分了解地震的危害性,掌握必要的防震避灾技能,从而真正树立起防震避灾的意识,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冷静应对、防患于未然。同时,地震科普教育还应当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强教育实效。
近年来,云南地震局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在校园内开设地震科普课程,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疏散、扑救演练,增强全校师生的地震防御意识和避灾能力。在社区开展地震科普宣讲,发放地震安全手册,普及地震基础知识和避震逃生技能。在网络上制作地震科普视频,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吸引公众关注和学习。云南地震局的科普教育为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完善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体系
及时准确的地震预警和灾情信息发布,是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公众能够及时获知地震预警和灾情信息,才能充分意识到地震风险,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因此,防震减灾局应当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地震预报预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完善地震预警发布机制,确保地震预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同时,还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灾情信息发布渠道,运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直播等新兴媒体手段,实现灾情信息的快速精准传播。此外,防震减灾局还应加强地震避灾疏散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完善的避灾疏散通道和临时庇护设施,确保在发生地震时公众能够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云南地震局迅速发布地震预警和灾情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直播等多种渠道,将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有力增强了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地震局还加强了避难场所、避灾通道的布局建设,为灾区群众的安全疏散提供了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减少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完善的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体系为增强公众地震防御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加强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
新闻媒体在增强公众地震震害防御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防震减灾局应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防震避灾知识,介绍地震应急预案和疏散举措,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地震风险,主动学习防震避灾技能,从而树立起防震避灾的意识。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新闻媒体更应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第一时间报道权威灾情,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维护社会稳定,为救灾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同时,还应运用新媒体手段开设防震减灾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公众进行直接互动交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谣言和不实信息,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信心。
2022年6月,云南临沧市发生3.1级地震,当地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报道的同时,积极宣传防震避灾知识,介绍地震应急措施。电视台播放地震科普动画短片,报纸刊登地震逃生指南,新媒体推送地震防御常识等,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富有针对性的防震宣传内容。与此同时,媒体还设立热线电话、开通网络问答平台,及时解答公众疑虑,回应社会关切。在震后恢复重建阶段,媒体继续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普及抗震知识,提醒公众树立风险意识。
结束语:
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公众普遍树立高度地震风险意识,掌握必要的避震逃生技能,地震才不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防震减灾局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强公众的地震震害防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公众也应主动学习防震避灾知识,时刻保持警惕,从而真正使防震减灾工作家喻户晓、每人有责,为云南地区的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艳萍,陈文凯,李大贵,等.甘肃省地震灾害防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地震工程学报,2024(05).
[2]吴永斌,庄嘉,尹磊邦,等.云南墨江5.9级地震灾区雷电的危险性及其应急防御对策[J].中低纬山地气象,2020,44(05):72-76.
[3]吕佳丽,张方浩,李兆隆,等.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民众地震科普认知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9,14(04):86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