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
摘 要:高中地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学生选考科目之一,其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内涵结构相对复杂。不少学生在探索这一学科时,能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经济和文化特色有全面的把握,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为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与高中地理教学关系的探讨,旨在提出一种结合课堂提问技巧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地理教学,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提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提问
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与特征
在当今的教育革新潮流中,高中地理的教学已不仅限于地理知识的记忆,而是转向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社会经济及地理文化的全面理解,从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此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核心素养教育的体现,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对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有深刻的把握。通过独立思考和整理,学生应能形成对国家整体地理文化的全面理解,并能够把地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多个方面:首先,它旨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自觉地应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应对各种地域性问题,丰富其地理文化知识。其次,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深化对地理现象和特征的理解,探索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最后,核心素养教育还着重于知识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融合了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各种科学领域的知识以及经济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推动其社会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也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倡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所在。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学生听课的现状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个主要的问题。首先,学生倾向于直接从教科书中学习,这导致他们受到书本既定知识结构的限制,从而不利于全局记忆,并且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地理知识的重点。其次,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仅是简单的提醒,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提炼出的关键点,而且未能及时在教科书中做笔记。第三,我国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被动听讲和记忆的学习模式,对于课堂上问题互动的教学方法尚不完全适应,多数学生还未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的习惯。
在教师授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可能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在教科书中标出重点知识点。其次,课堂提问的内容往往过于狭窄,并未覆盖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特性,这限制了学生通过课堂提问来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这无疑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环。
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3.1 创设教学情境,构建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地理教育中培育人地关系观念的重要手段。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有效地实施人地观念的教学,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个要素:首先,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自然环境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次,他们应认识地理现象的变迁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自然规律,并探索如何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当学生从这三个层面深入思考时,他们就能将人与自然的相互价值融入地理学习中。直接讲授人地观念可能导致知识显得过于抽象和复杂。然而,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维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举例来说,在教授水循环这一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示水循环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水污染对人类自身的威胁。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在各种环境中的运动和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当前的水资源状况和保护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人地观念素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2 结合教学实例,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在地理教育中,教师应当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性与综合性思维,鼓励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构建起全面而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此外,学生还应学会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例如在探讨地区气候形成时,他们需要理解并分析大气环流、纬度、海拔高度和地表形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荒漠化治理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西北、华北等地的荒漠化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而不是直接教授防治方法。相反,他们应先指导学生探究荒漠化的成因,这可能涉及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在理解了荒漠化的根本原因之后,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并从中了解到气候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地质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地理学习中实现素养的提升。
3.3 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地理实践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课本图片和文字无法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深入理解的需求。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地质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地区经济特色。因此,将本省或本区域作为课外研究对象,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设施、历史文化和物产特色等多个角度分析本地区的经济优势,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地理研究学习,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探讨区域经济时具备相关的理论分析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4 结束语
在探讨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素养不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积极的完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同样重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他们需要有效地整合人地关系理念、运用实例解析、以及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赋予课堂更为丰富的思考维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探究,还能在长远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耀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地理教育,2022(3):50-54.
[2]林晓平 . 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 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J]. 高考,2022(3):138-140.84.
[3]张保江.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