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量感意识的具体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量感意识的具体策略

和艳珍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束河中心校黄山完小  674100

摘要:量感是指个体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直观感知,包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速度和距离等感性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量感一般体现在面积、长度、重量及大小等方面。这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化,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由此可见,量感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量感加以有效培养,以此达到现代化教学目的,真正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量感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量感,简单来说,就是对量的感觉和理解,涵盖了对长度、重量、时间、货币等量的感知和认识。通过培养量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量感培养为切入点,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量感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量感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能强化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引导教师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发,将培养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推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量感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单项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创新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及深化学生的数学体验,使学生在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分析、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对事物的量产生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量感意识的形成。量感意识的培养能本着育人的原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量感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教师需改变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主动观察、动手操作、思考分析以及创新应用的机会,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探究相关的量,健全对量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这样的教学改革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活数学课堂的氛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互动学习的欢乐场所。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量感目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是统领小学数学课堂的风向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实施的。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明确以量感意识为主的教学目标,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哪些学习行为达成该学习目标。在明确的量感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有效开展课前预习,自主探究相关的学习内容,主动建构对量的认知。在量感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认知出发,尝试不同的探究方法,初步建立对量的认知,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基础,推进学生量感意识的发展。以《厘米、米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这样的量感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通过亲自测量初步形成厘米、米的长度概念,初步建立估测意识,促进量感素养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可以在预习阶段对直尺进行研究学习,通过量一量、测一测具体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深刻感知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以量感目标为指导的预习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强化学生对量的体验与认知。这样的预习活动能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更能抓住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学生量感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实物情境,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感性阶段。量感意识是一种主动生成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抽象的认知能力。量感意识的形成需要借助对事物的研究分析而达成。在量的教学中,借助实物进行教学能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量感意识的形成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量感意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挑选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创设实物情境,带领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思考,逐步深化学生对量的认识,促进学生量感意识的形成。以《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对毫米、分米以及千米等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单位,引出不同的生活实物,支持学生的具象化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对实物的观察测量中逐步形成量感意识。如在学习毫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品硬笔、身份证、书本、铅笔芯等等进行测量,明确学生对1毫米单位长度的理解认识。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千米的长度单位时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具体指出以千米测量的实物如从学校到该地某标的物的距离、围绕操场跑10圈的距离、学生熟悉的景点的最高海拔等等。这些实物情境能带领学生具体探究不同的长度单位,深化学生的量感意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量感水平

在新时期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做出革新,不断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和政策,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建立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量感培养的效果,不断创新和优化量感培养方式方法,加入现代化和先进化的教学理念,使用多元和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法等,提高量感培养的效率。量感的培养,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也会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在实践教学期间,不是说所有数学课程章节都要进行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此提高量感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所以,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观察,把了解、感受及判定等环节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可视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学生量感形成期间, 教师可以运用推理摸索或事物对比等方式方法,促使抽象化的量化概念逐渐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量感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自主观察、亲身体验、创新应用中深化对量的认知与理解,实现量感意识的发展,整体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蓝淑芊,周芷欣,黄妙,等.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可视化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3(2)

[2]张程.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