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优化教学——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源于生活,优化教学——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张恋凤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心小学   363307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已展现出其创新与实效性。此策略主张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以此优化教学流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升其语文能力。本文旨在探究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借助生活场景、利用生活经验以及融合生活实践等策略实施,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正迎来空前的挑战与机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重视实践与应用,并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在此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策略应时而生。因此,本文旨在探析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启发和借鉴。

一、观察生活细节,发现语文之美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成为了一种趋势。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

以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敦促学生去观察夏天身边事物的成长与变迁,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或小动物的活动频度。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并指引他们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所见,诸如:“我亲眼见证了院中的蔷薇在夏季的迅猛生长,青翠的藤蔓迅速覆盖了围墙,每一朵盛开的花朵都在阳光下闪耀着绚烂的光彩。”此种描述方式,不仅能够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夏日里万物的蓬勃生长,诸如麦苗的节节拔高、果实的日渐成熟等景象。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见缝插针地教授相关的语文知识,例如如何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句式来描绘成长,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汲取到语文的养分。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金色的麦田,是否与课本中描述的‘金色的海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正是比喻的奇妙之处,它赋予我们的语言以更加鲜活的形象。”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夏天里的成长经历和感受”展开讨论[1]。在讨论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比如借助修辞手法来增强言辞的感染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更能学会倾听与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借助生活场景,创设语文情境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借助生活场景,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场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

以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所熟知的山林景色图片或短视频,构建一个贴近自然、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这些丰富的视觉素材,如茂密的林木、澄澈的山泉以及欢快的鸟鸣,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上深刻感受到“青山”的独特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回忆或构想自己曾经游历的山水画面,并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的感受与独特体验。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抽象描述与现实生活的具体场景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领会“青山不老”所传达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理念。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化身为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例如坚韧的植树老人或故事的旁白者。通过模拟对话和生动的表演,再现课文中的精彩情境。这样的互动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悟“青山不老”的精神真谛。

三、利用生活经验,解读文本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内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以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欢度春节的经历,鼓励他们分享各自家乡的独特春节习俗与活动。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春节的深刻感受,还能为他们理解《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详细描绘的北京春节传统习俗——诸如熬制腊八粥、泡制腊八蒜、置办年货、欢度小年等,来引领学生深入对比自己家乡的习俗与北京习俗之间的异同。这样的比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领略不同地域的春节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能深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生动描绘课文中提到的场景,例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庙会,五彩斑斓、摇曳生姿的灯笼,以及琳琅满目的摊位。通过这样的想象与描绘,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与活力,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文本所传达的节日氛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融合生活实践,提升语文能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融合生活实践,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知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的实用性和人文性。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一个难忘的星期天,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描述那天的经历和感受,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通过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经验分享,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共鸣。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还可以策划角色扮演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课文中的母亲和“我”,通过模拟对话和表演,再现课文情景。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并在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记录下一个星期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任务旨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关注并感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3]。通过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技巧,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景物、人物活动以及自己的心情变化等生动地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刻感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深刻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为语文学习增添了趣味,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多富有成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更多新途径,让语文教育在生活的沃土里蓬勃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志良.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J].求知导刊,2023,(34):71-73.

[2]林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63-65.

[3]陈仲光.回归生活 灵动教学——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精品生活,2023,(23):0061-006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