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口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3

内蒙古人口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研究

李世刚1 张捷2 王哲3

12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98

3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98

摘要:为了深入分析未来内蒙古劳动力供需状况,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养老医疗保障、资源配置管理等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CPPS人口预测模型,对内蒙古“十五五”乃至更长时间范围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围绕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人口预测  CPPS

一、数据和模型的选取

以内蒙古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近三年人口数据为基点,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2024年-2030年内蒙古人口总量以及2024年-2060年老龄化程度进行预测。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一种基于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的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有的人口结构、政策等因素,适应中国国情,被国内企事业单位、学术研究等机构广泛采用,该模型易于操作使用,支持多种人口预测方法和方案,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参数灵活调整,通过充分结合实际动态数据,提供较为准确的人口预测结果。

二、全区人口总量预测

(一)方案设置

根据内蒙古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已低于国际世代更替水平(2.1)和高度敏感警戒线(1.5)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生育水平设计了低、中、高三种方案。低方案预计到2030年内蒙古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将下降至0.80;中方案预计到2030年全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能够维持现有水平0.85;高方案预计到2030年全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将恢复至1.00水平。

(二)参数设置

一是性别参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内蒙古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为避免抽样调查样本偏差,在三种预测方案中都以此为参数。

二是死亡参数。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编制的寿命表中的平均预期寿命为基点。2020年内蒙古的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56岁,其中,男性74.98岁,女性80.45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蒙古将不断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继续小幅度提高。预计2030年内蒙古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0岁,其中男性77岁,女性83岁。在三种预测方案中都以此为参数。

三是迁移水平。近年来,内蒙古机械增长率表现出人口呈迁入的态势,但并不稳定。考虑到全区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低、人均GDP较高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留人引人政策等因素,假定2024年开始每年的净迁入率保持在1.5‰。在三种预测方案中都以此为参数。

(三)预测结果及分析

1、预测结果

低方案预测结果看,预计从2023年起内蒙古人口持续下降,到2030年总人口降至2345.60万人,比2023年减少50.4万人,年均减少7.2万人,减少2.1%。中方案预测结果看,预计从2023年起全区人口持续下降,到2030年总人口降至2348.34万人,比2023年减少47.66万人,年均减少6.81万人,减少2%。高方案预测结果看,预计从2023年起全区人口持续下降,到2030年总人口降至2356.54万人,比2023年减少39.46万人,年均减少5.64万人,减少1.6%。

内蒙古人口总量预测结果(预测至2030年,万人)

年份

低方案

中方案

高方案

2023

2396.00

2396.00

2396.00

2024

2390.68

2390.78

2391.08

2025

2384.63

2384.93

2385.84

2026

2377.90

2378.50

2380.29

2027

2370.57

2371.55

2374.52

2028

2362.71

2364.18

2368.60

2029

2354.35

2356.40

2362.56

2030

2345.60

2348.34

2356.54

2、结果分析

三种方案预测结果均显示,到2030年内蒙古总人口数量较2023年(2396万人)将有所下降,区别仅在于下降幅度不同,三种方案预测人口总量均相当于1998-1999年间内蒙古人口水平(2344.9-2361.9万人)。中、低两种方案预测结果更为接近,而高方案偏离度稍大,说明2030年全区实际总人口数量可能将更接近中、低两种方案预测结果。

三、全区人口老龄化预测

(一)参数设置

一是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TFR)是指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每人每年生育的子女数,假定2024-2060年内蒙古生育模式保持不变,以时间作为自变量,内蒙古历年总和生育率为因变量,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数据,找到最佳拟合线:

其中,是总和生育率,是年份,是截距,是斜率,是误差项。通过该拟合线,可建立线性估值模型估算未来某年总和生育率:

其中,是未来某年的总和生育率,是矫正后的模型参数,是未来具体年份。在利用CPPS人口预测模型进行内蒙古人口老龄化预测中,以2024-2060年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作为参数设定:

根据总和生育率线性估值模型,未来生育率可能会下降到较低水平,根据估算出的未来总和生育率平均值,将2024-2060年内蒙古乡村总和生育率设置为1.042,城镇总和生育率设置为0.894。

二是出生性别比。根据内蒙古城镇和乡村的出生性别比变化,以及考虑社会教育水平、城镇乡村观念差异等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将2024-2060年内蒙古城镇和乡村性别比分别设置为106.71和107.94。

三是城镇化率。根据“七普”数据,以及考虑到未来城镇化率将继续上升,但增速可能会放缓,特别是在城镇化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将趋近一个固定数值,届时城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而非单纯的数量增长,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参考国内城镇化率较高地区,将2024-2060年内蒙古城镇化率设置为75%。

(二)预测结果及分析

1、预测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结果看,2023-2060年内蒙古老年人口变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23-2035年,从546.38万人增长到856.91万人,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35-2051年,从856.91万人增长到917.3万人,为平稳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51-2060年,从917.3万人减少到781.91万人,为缓慢减少阶段。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结果看,内蒙古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23-2054年,从57万人左右增长到274.69万人,为快速增长阶段。第二阶段2055-2060年,从274.49万人减少到253.11万人,为缓慢减少阶段。

老年人口结构变化预测结果看,内蒙古60-65岁老年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减少,从2023年的32%左右降低到2060年的13%。65-80岁老年人比重在2021-2060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在55%上下波动。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在2021-2060年间将持续增长,从2023年的12%左右增长到2060年的32%。

从老少抚养比变化预测结果看,以60岁和15岁为界限计算老年、少儿抚养比,2023-2060年,内蒙古老年抚养比将从2023年的35.9%增长到2060年87.27%,增加51.37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将从2023年的21.8%降低到2060年的12.15%,减少9.65个百分点。

2结果分析

一是未来老年人口数量将最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蒙古老年人口在2023-2060年间将经历先快速增长、后平稳增长、再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在2051年前后达到峰值,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则在2054年前后达到峰值。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将逐渐平缓,并在2050年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这对内蒙古如何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二是老年人口结构将呈现两头增减、中间稳的变化趋势。在2023-2060年间,内蒙古轻度老龄化与深度老龄化此消彼长,60-65岁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中度老龄化(65-80岁)程度基本稳定,整体上看,全区未来深度老龄化将呈现不断加重态势。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深度人口老龄化形势。三是双重因素导致未来养老压力增大。2023年至2060年间,内蒙古老年抚养比将显著上升,这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将从35.9人增加到87.27人,这将对全区社会养老体系构成巨大压力,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服务以及长期护理需求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表明生育率将进一步下降,同时少儿人口向劳动年龄人口过渡加快。虽然这可能暂时减轻了教育资源和儿童福利压力,但长期看,会导致未来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养老压力。

四、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内蒙古人口总量持续下降、深度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的预判趋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策调控。

(一)做好前瞻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口预测模型。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人口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政策环境、专家意见等因素,构建和完善精确的人口预测模型,形成多维度、动态更新的人口预测系统,定期对未来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进行预测研究,持续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人口增长机制研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开展人口政策的全面研究,注重城乡均衡发展,关注人口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科学引导人口增长合理化,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跨部门协作和政策协调。人口发展政策制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合作建立人口统计与监测系统,定期评估人口政策和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政策灵活调整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四是加强就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根据人口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例如加强对多技能工的综合培训、大力发展远程在线零接触就业、开发适合银发劳动者的就业岗位等,促进就业市场稳定充分发展。

(二)把握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根据预测结果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劳动力供需预测状况,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向劳动力充足或技能匹配的地区转移,加大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未来经济和人口发展需要。二是大力发展智能化农牧业和精细食品加工业。牢牢把握未来农畜产品量少质优的需求特征,加大对智能化农牧业技术及设施的研发投入,推动食品加工业的智能化精细化改造,保障安全、高质量农畜产品供应。三是积极布局未来能源产业。随着人口持续减少,要进一步加强能源供应的灵活性,提升快速适应能源需求变化的能力,推动能源供应和利用多元化,发展各种类型能源,对冲能源供应风险,重点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投入。四是着力发展智慧养老和现代健康管理产业。加快推进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远程养老医疗服务,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和保险服务,在老年健康食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领域全方位布局。

(三)强化福利保障,正向积极引导

一是千万百计提高生育意愿。设立育龄家庭发展专项基金,为育龄家庭提供生育补贴、育儿津贴、医疗教育补贴等资助,给予新生儿家庭一次性育儿大礼包,包括婴儿用品、育儿指南、育儿培训等,鼓励企业为育儿职工实施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推动亲子友好社区建设,开展生育友好型企业认证。二是构建和完善老年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老年病诊治能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三是加强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救助体系,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等,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加强对家庭养老服务的指导和支持,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家庭护理补贴等措施,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四)高效集约管理,科学配置资源

一是优化土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农业用地以及生态用地,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满足未来人口变化需求。二是科学配置水资源。加强全面水资源评估,实时掌握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变化,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调整水资源的分配与调度,加强水质监测与保护,确保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用水需求,积极推动现代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强能源管理。根据人口发展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开展人口变化对能源消费模式影响研究,建立能源监测和评估系统,合理规划能源结构,推广能源高效技术和设备,鼓励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四是提前规划养老资源。根据人口老龄化预测,提前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力资源,逐年定额增加养老床位,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定向扩招,加大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未来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忠岩.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实证分析——基于辽宁省数据[J].时代经贸,2024(4):49-51.

[2]甄江红.近70年来内蒙古人口发展特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7):91-99.

[3]李俊毅.人口结构变迁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3.

[4]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到第六号)[J].内蒙古统计,2021(4).

[5]石贤贤.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9(8):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