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衔接助成长——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小初衔接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以衔接助成长——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小初衔接模式构建

张伟伟

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统筹推进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重要内容,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小初衔接的方式构建学习活动。文章从内容衔接、方法衔接、评价衔接中建构教育模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新样态。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初衔接模式

立足新时代,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而义务教育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课的主要载体,其学科价值重在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上。可小升初这个关键时期内,道德与法治教学出现断层,导致学生的学习严重受到影响。鉴于此,教师探究小初衔接体系,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全新教育模式。

一、内容衔接,以生活化探寻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小初衔接阶段,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内容衔接的方式,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感受和理解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教授“我们守特殊保护”这一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合法权益。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继续深化这一主题,衔接“法律伴我们成长”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成长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以及未成年人应该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做客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这样的内容衔接和生活化教育,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总之,小初衔接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生活化、实践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法律的力量,理解道德的价值。通过内容衔接,让学生在生活化中探寻法律意义,更树立法治意识,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有效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衔接,以自主化培养习惯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和初中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自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授“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择自主化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灌溉式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如环境污染情况、资源浪费情况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星球的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地球的独特性和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在课后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通过自主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学情、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自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适合小学和初中衔接阶段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衔接,以个性化助力成长

评价衔接在小初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认识,也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将评价衔接视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的反馈和表扬来激励学生,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热忱。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或对法治知识有深刻理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随之调整。初中生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科本质和理性分析,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更要有建设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衔接中,教师可以采用理性评价和过程激励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性评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分析,给出合理的评价。过程激励评价则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以及对学科知识探索的积极态度。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优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和口试,还可以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动力。

通过评价衔接,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评价中提高自我认知,发展综合素养。同时,这也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下得到更好的推进,实现有效衔接。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评价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初衔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需深入研究学生学情,了解认知和心理特点,设计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关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多元化手段和个性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效果。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将抽象知识与生活案例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初衔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重视并优化这一环节,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推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张荣. 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小初学段衔接策略研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 (05):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