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及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及干预效果分析

卢诗

顺德区新容奇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体外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时将优化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间收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计40名进行研究,每组中纳入20名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化护理手段。通过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评估优化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 在实验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 优化护理措施在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应用优化护理措施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肌供血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随着全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通过外部设备周期性地对患者下肢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回流,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尽管体外反搏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作用显著,但如何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其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探讨分析针对体外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时将优化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可应用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间收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计40名进行研究,每组中纳入20名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方案。实验组的患者年龄介于60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岁(标准差2.1岁),其中女性患者9位,男性11位;而对照组的患者也处于60至40岁年龄段,平均年龄为64.6岁(标准差2.5岁),包括10位女性和10位男性患者。

1.2 研究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及时识别异常变化。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优化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初期,通过详细的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向患者解释体外反搏治疗的原理和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感。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及时回应患者的担忧和疑问,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稳定。

1.2.2 体位管理

在体外反搏治疗期间,体位管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治疗需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体位。通常建议患者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使反搏袖带能够有效地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回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反搏装置的压力和位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舒适度,定期调整体位,防止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导致的压疮和其他并发症。

1.2.3 监测生命体征

体外反搏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优化护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使用专业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特别是治疗初期和治疗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此外,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数据,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发现的任何异常变化,应迅速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

1.2.4 反搏装置管理

反搏装置的管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熟悉反搏装置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在治疗前后都处于最佳状态。治疗前,应检查反搏袖带的清洁度和完好性,确认设备的压力设定是否符合患者的治疗要求。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压力适中、节奏准确。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治疗,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优:心脏功能显著改善,日常活动无不适,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良:心脏功能有改善,日常活动时偶有轻微不适,心理状态较好,大多数时间保持积极,对护理服务满意。差:心脏功能改善不明显,日常活动受限,心理状态波动,时常感到焦虑或抑郁,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或有改进的空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卡方/t值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总优良率

对照组(n=20)

6

7

7

13(65.00%)

实验组(n=20)

9

8

3

17(85.00%)

X2

9.4418

P

0.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急性、持久缺血缺氧性坏死。它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遍,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突发性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等,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发病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优化护理在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优化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85.00%,而对照组仅为65.0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护理措施在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中的效果,证实了优化护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优化护理手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冯萱. 分析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名医, 2023, (01): 111-113.

[2]曹媛, 曹艳, 臧海燕. 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 8 (12): 94-96.

[3]赵旭林, 白向威.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 (16): 173-175+179.

[4]邹胜男.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 (07):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