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5
/ 2

微课在山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梁建敏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双石铺中学  陕西 宝鸡 721700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灵活性很强的教学方式,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既能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解决山区孩子的生活体验有限、学习资源较少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困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堂上的不足,达到精简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  山区初中  物理  课堂教学

在山区初中,由于教学条件及教育环境的限制,初二起步的物理教学困难较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时较少、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成绩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产物。它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知识呈现直观便捷,学生观看时间自由灵活,与课堂教学结合方式多样。它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使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发展。

1.巧用微课,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我们经常需要展示一些物理情境来引入教学主题。但是,有时简单的语言描述不能准确简洁地展示某个过程或场景,使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若是用微课展示这一现象,既省时又直观,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比热容》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海边沙子与海水在同一时间温度的明显差异来引出本节的教学。山区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缺少生活体验。这时,我们利用微课可以展示海边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沙子和水被太阳照射相同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微课,优化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直观有效的实验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有些实验由于时间、条件及安全等问题在课堂上不容易操作,如“托里拆利实验”,所用的试管长而且水银有毒性;特别是那些理想状态下的实验,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呈现的。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就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将相关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大家观看很便捷,效果也明显。

例如:硫酸铜水溶液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要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在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利用微课的快进功能就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用到真空抽气机,由于条件限制,相关实验器材不足,无法给学生演示该实验,通过该实验的微课视频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实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瓶塞被弹起时瓶中会出现白雾,但这个现象维持的时间很短,只有一秒左右,而且离得较远是不容易观察到这一现象的,但是播放微课视频时,会通过放大效果、重点展示此刻烧瓶中的现象,还可以缓慢重复播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问题,明显提升了实验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3.借助微课,构建模型

在初中物理中有不少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使一些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可感、直观易懂。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实质,将一个复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直观的事物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较高的要求。这对学习基础薄弱、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无疑成为了学习物理的一大障碍。如果能巧妙地借助微课,将这一过程用直观可见的视频图片等展示出来,再结合适时的点拨、讲解,将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跨过这一障碍,从而减轻他们学习的负担。

例如:电流、电压这两个概念是电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两个模型的建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很难将它们与水流、水压联系起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微课先展示水流、水压的视频,再引导学生类比并出示电流、电压的对比视频,学生们很轻松地在脑海中建立起了电流、电压的模型,为后面电学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又如:在磁场的学习中,由于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需要用磁感线这一假象的物理模型来描述它,这是一个立体模型,并且不同的磁体磁场分布情况又各不相同,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完整地建立起磁感线这一模型。通过微课视频就可以把各类磁体的磁场特点及磁感线分布情况全面地展示出来,学生则轻易地认识了磁场,建立起了磁感线的模型,为后面磁场的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4.优化微课,提高效率

初中物理知识的设置有一定的连贯性,尤其是每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对这些抽象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容易形成立体的印象,收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我们可以将微课融入到知识的探究中,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引入来化解学生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障碍,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热机》这一节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但是由于汽油机的主要工作是在密闭的空间中进行的,学生无法直接观察,而单纯的语言或图片也不能充分展示它工作的过程和特点,这也成为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借助微课视频可以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详细地展示出来,并且在播放时可以减缓速度、随时暂停,再借助关键时刻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真正了解汽油机工作时每一个冲程的特点。通过这个方式,教师把抽象的物理过程转化成了直观生动的现象,使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易懂,巧妙地突破了本节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微课,会使课堂的趣味性、时效性大大提升。教师要灵活巧妙地应用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微课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基本的学科素养,补充山区物理课堂的不足,努力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应武.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5):92-94

[2]穆翠侠.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41-143

[3]陈婧.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