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7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研究

邓福敏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112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和探究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探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降低负性情绪和提升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住院冠心病患者不仅面临生理上的痛苦,还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住院的5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和探究组(25例),探究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1~54(42.75±5.32)岁;常规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56(42.92±3.21)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生活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主要是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药物治疗则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生活护理方面,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漱、进食、如厕等,并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此外,健康教育也是常规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会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首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认知偏差及情绪问题。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计划。干预内容包括认知重建和行为激活两部分。认知重建主要通过心理咨询、认知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建立积极的、适应性的思维方式。行为激活则着重于通过行为实验、活动安排等手段,增加患者的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干预过程,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

1.4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7分判定为焦虑/抑郁的分界,评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2)生活质量评分。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包括5个维度,每个维度0~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规范统计,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护理后,探究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x±s,分)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

探究组

25

9.14±2.23

8.14±2.28

常规组

25

12.21±2.32

11.13±2.16

t

4.770

4.760

P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

护理后,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身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探究组

25

16.56±2.38

16.47±2.65

17.74±1.68

16.85±2.47

16.66±2.53

常规组

25

15.17±1.29

15.21±1.25

14.38±1.21

15.28±1.10

15.17±1.25

t

2.567

2.150

8.114

2.903

2.640

P

0.013

0.037

0.000

0.006

0.011

3 讨论

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已经从单纯的生理护理逐渐转向生理与心理护理并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传统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往往效果有限。

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的探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认知行为干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认知重建和行为激活两个方面。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通过增加患者的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认知行为干预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1-2]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岑思.认知行为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3):156-158.

[2]郑弦,柯丽足.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3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