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4
/ 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及策略

杨芳

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  62801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理念和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作业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与定位,同时也是强化学科实践的重要路径。语文学科和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听、说、读、写活动,语文学科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门高度生活化和实践化的学科,因而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生活化。而作业设计作为强化学科实践的重要路径,也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生活化和实践化的特点。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策略

引言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差异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双减”政策的持续实施,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关注作业,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严格控制作业总量,通过作业的优化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

1.1突出作业设计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是以各类书面作业来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然而这种纯书面的作业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相关的各项能力。而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作业。由此“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更多实践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和掌握知识,并发展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对于体验式作业,教师可以设计操作创编型作业、生活体验型作业、读写整理型作业,让学生在亲自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1.2加强作业内容整合,注重跨学科学习

传统的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通常仅涉及本学科的内容,只强化巩固本学科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与其他学科相协调,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的作业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拼盘,而是要转向问题解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和价值关切,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需要教师明确作业目标,综合考虑学生需要以何种途径和方法来获得何种能力、建立何种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来设计跨学科的作业。

2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业形式缺少创新,作业质量较低,无法吸引学生。例如,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抄写字词、背诵文章、完成练习题,这些作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还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聊,对作业产生抗拒心理,经常会以敷衍、应付的态度面对作业,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作业时,教师缺乏深度思考,没有增加作业内容的深度,没有明确作业的真正目标,完全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导致作业的质量普遍较低,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其次,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政策的规定,对作业总量的把控不够精确,导致作业总量过多。由于作业较多,学生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师安排的作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较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不同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习惯、能力水平、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为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语文作业不具备层次性、差异性、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有效提升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3.1合理设计作业目标,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生根

新课标在学业质量部分指出,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整体刻画,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合理设置作业目标,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知识的巩固提高,而是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学生在各类场景和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运用。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将作业设计的材料和提问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设置相应的拓展性题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单元时,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传承与理解文化的能力。例如,给《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文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神话故事,然后挑一个喜欢的故事,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

3.2设计趣味性作业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展现出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并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趣味性元素,通过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3.3分层作业批改,评价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生长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作业组,不同的作业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批改。例如,第一组可以对学生面批,第二组可以采取圈点法批改,第三组则可以采取评语批改法。在当面批改的时候,可以考查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圈点批改时则可以指出学生的错误,提示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其主动提升自我。评语批改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批改。例如,可以鼓励字写得不好的同学,把字写得好看;鼓励错字多的同学,逐渐减少错字。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会更有动力去改变自己,也会更加期待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后续评价。教师在作业评价时,也要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的意识,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其接受能力,对评价的方式和语言有适当的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和策略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作业批改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也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蔡振兵.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02):132-135.

[2]薛朵,屈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J].内江科技,2024,45(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