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312030
摘要:建构区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儿童提供了自由探索、创新思考和社交互动的平台。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的”,建构区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建构区的设置和材料投放,通过多元化、安全和适应性调整的策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环境。可以引入不同材质、大小和颜色的材料,鼓励儿童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通过示范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掌握更复杂的建构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投放
一、引言
当前大班建构区的材料投放现状反映出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方面,材料种类往往过于单一,以传统的积木和木板为主,缺乏如软质材料、半成品构件等多元化选择,这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如案例中提到的幼儿园A,90%的幼儿在建构活动中选择使用木质积木)。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材料边缘锐利或颜色褪色,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幼儿造成意外伤害。此外,材料的尺寸和重量可能并不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导致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这些问题表明,材料投放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分析
2.1 材料种类单一与局限性
当前大班建构区在材料投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类单一与局限性。传统的建构区往往只提供积木、拼插玩具等基本材料,这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例如,一个班级的建构区可能只有5-6种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性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单一的材料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探索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拓宽材料的种类,引入如软质材料、自然材料、废旧物再利用等多元化的素材,以丰富建构区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
2.2 材料安全问题与隐患
在大班建构区中,材料的安全问题与隐患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是幼儿活动的首要原则,不安全的材料可能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例如,一些材料可能存在尖锐边角,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容易造成意外划伤。此外,一些低质量的材料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我们应借鉴“风险教育”理念,适当引入安全可控的“风险”材料,如软质的尖角零件,引导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自我保护和风险评估。例如,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的,适当的风险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如何安全使用这些材料,教育幼儿在玩耍中注意安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3 材料使用效率低与儿童操作困难
在大班建构区中,材料使用效率低与儿童操作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许多幼儿园的建构区往往过于依赖于传统的积木和拼插玩具,这些单一的材料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部分低结构材料设计复杂,对幼儿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使得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困难。比如,一些需要精细动作的拼插玩具,可能超出大班孩子手部协调能力的平均水平,导致幼儿在尝试构建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供更为丰富多元且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可以考虑引入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开放性材料,如软木塞、纸筒、布料等,这些材料更易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在不同难度等级上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通过调整和丰富材料,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和技能发展的建构区环境。
2.4 材料与幼儿发展需求的不匹配
在当前的大班建构区中,材料与幼儿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来探索世界,发展认知和社交技能。例如,3-6岁的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他们对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有强烈的探索欲望。然而,如果建构区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如只有积木或拼图,可能无法满足孩子对复杂结构构建的需求,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此外,材料的设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例如,有的孩子可能对模拟生活场景更感兴趣,如搭建小房子、小桥等,但现有的材料可能缺乏足够的配件来支持这种角色扮演和情境构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幼儿对建构区的兴趣减退,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合作游戏。
三、问题影响
3.1 影响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大班建构区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是21世纪的核心素养之一,它需要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得以激发和锻炼。低结构材料如积木、木条、布料等,其形状、大小、颜色的可变性为幼儿提供了无限的创造可能。根据研究,与使用预设形状的高结构材料相比,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时能生成更多的原创设计。例如,幼儿可能会用木条搭建出独特的桥梁,或者用布料构建出想象中的城堡,这种自由构建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实践过程。
然而,当前大班建构区中,材料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如果长期只提供有限的几种材料,幼儿可能会陷入固定的构建模式,无法充分激发潜在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应定期更新和丰富材料,引入如废旧纸箱、自然物等多元化的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构造方式,从而刺激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影响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动手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当前,大班建构区的材料投放问题可能限制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材料种类单一可能导致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缺乏变化和挑战,影响他们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据研究表明,材料的丰富性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呈正相关。
此外,材料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如果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可能会因为担心受伤而不敢大胆尝试新的构建方式,这无疑限制了他们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材料无尖锐边角,无毒无害,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
同时,材料的适应性调整对于激发幼儿动手兴趣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搭建方式,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如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所强调的,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节奏,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工具。
通过教师的引导,例如示范复杂的搭建过程,或者设计一些鼓励幼儿动手的游戏,也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提高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玩“建筑挑战赛”,看谁能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出最稳固的塔,这样既增加了游戏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优化大班建构区的材料投放,从多元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改进,结合教师的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当前大班建构区中,材料投放的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时,需要合作、协商,这正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例如,当材料种类单一,幼儿可能因为争夺有限的玩具而产生冲突,不利于他们学习解决冲突和分享的社交技巧。据研究表明,材料的丰富性与幼儿的同伴交往质量呈正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共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可能会因为担心受伤而选择独自玩耍,减少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教师应定期检查材料,确保其安全无虞,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社交环境。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发展其内在的秩序感。”一个安全的建构区能增强幼儿的归属感,从而更愿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
此外,材料的适应性调整也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定期更新材料,如提供不同大小、形状的积木,鼓励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或主题建构活动来增加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想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四、对策探讨
4.1 多元化材料投放:增加种类与组合方式
多元化材料投放是提升大班建构区活动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建构区的材料往往局限于积木、拼插玩具等传统类型,这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例如,我们可以引入如软质材料、木质材料、甚至是废旧物品等不同质地、形状和颜色的材料,以增加材料的多样性和可探索性。同时,考虑组合方式的变化,比如将积木与绳索、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结合,可以激发幼儿探索不同组合可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安全性优先:严格材料选择与定期检查
在大班建构区的材料投放中,"安全性优先"的原则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在选择材料时,必须严格考虑其可能对幼儿产生的潜在风险。例如,材料的边缘应避免锐利,以免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受伤。同时,材料的化学成分也应安全无害,避免含有有害物质,确保幼儿在接触和咬嚼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此外,材料的大小和重量也需要适中,防止幼儿在搬运或操作时造成意外伤害。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儿童安全设计准则”进行材料筛选,确保每一件投放的材料都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例如,丹麦的幼儿园就非常注重这一点,他们会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对园内的玩具和材料进行安全检测,确保其符合国际儿童产品安全标准。
除了严格选择,定期检查也是确保材料安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定期对建构区的材料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磨损、损坏或潜在风险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更换,确保建构区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例如,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快速检查,形成常态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4.3 适应性调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调整
在大班建构区的材料投放中,适应性调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有效地与材料互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差异显著,例如,大班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在快速发展,他们更倾向于探索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建构材料。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定期更新和调整材料。
例如,可以引入不同形状、大小的积木,让幼儿在尝试组合与拆解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可以投放一些主题性的材料,如动物模型、交通工具小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建构活动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引入了与热门动画片角色相关的建构材料后,幼儿在建构区的活动时间显著增加,他们乐于模仿故事场景,自发地进行角色扮演,这充分证明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调整材料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变化,及时调整材料,以保持建构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4.4 教师引导:通过示范、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使用
在大班建构区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尤其体现在通过示范、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探索和使用。例如,教师可以亲自搭建一些基础结构,如桥梁、房屋,向幼儿展示材料的多种组合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材料的特性,还能激发幼儿的模仿和创新欲望。
此外,设计相关的主题游戏也能有效引导幼儿使用材料。例如,设置“小建筑师”游戏,让幼儿分组合作,利用低结构材料构建心目中的城堡或交通工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提供必要的技巧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构建难题,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指导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使得建构区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场所。
五、实践路径
5.1 建立材料投放评估与反馈机制
在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中,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一机制旨在持续监控材料的使用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优化材料配置,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对不同材料的偏好、使用频率以及遇到的困难。同时,可以引入量化的评估工具,如设计材料使用率表格,记录每种材料在一段时间内的损耗情况和幼儿的互动次数,以便量化分析材料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5.2 家园合作:家长参与与资源共享
在大班建构区的低结构材料投放中,家园合作是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不容忽视。例如,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建筑师的父亲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建筑结构,艺术家的母亲可以提供色彩和形状的创作灵感。这种参与不仅丰富了材料的来源,也使材料更具教育意义和个性化。
同时,通过家长群、家长会等方式,幼儿园可以定期分享材料投放的目标和使用方法,鼓励家长将家中的废旧物品如纸箱、布料等进行安全处理后带入幼儿园,作为建构区的补充材料。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幼儿园的投入压力,还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5.3 持续观察与调整:定期观察幼儿使用情况
在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投放的策略中,持续观察与调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要求教师定期观察幼儿在建构区中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包括他们选择何种材料、如何组合材料、遇到的困难以及与同伴的互动模式等,还要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材料的种类、数量和摆放方式。例如,如果发现幼儿频繁选择某一类材料而忽视其他,可能说明这类材料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类似特性的其他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武. 幼儿园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运用的现状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23.
[2]钱宁云. 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运用[J]. 华夏教师, 2023, (23): 58-60.
[3]许佳莹. 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4):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