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新吴区春阳实验学校214111
【摘要】虽然对“先学后教”的优点,小学语文教学界已然得到广泛的共识。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必须心存目标,抓住文本的“关键知识”,就是在课文中最具典型、有价值、理应成为教学重难点的知识。让语文的“关键知识”成为预学问题设计的抓手,成为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突破口。
【关键词】关键知识;小学语文;课前预学;预学单;设计策略
近年来,教育者们对学生的“学”愈发重视,以“先学后教”、“预学共学”、“课前预学”、“前置学习”为主要理念的课例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教师的“教”已不再独霸课堂。从零开始,必将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对艺术手法的体悟,出现思维迟缓,难于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况。教师们在预学单的设计上问题重重,严重影响学生的预学效果,让预学变成了一种低效的劳动。
一、现状:预学单的设计问题
1.设计理念模糊的问题
教师设计预学单的最大问题在于理念的模糊。完成预学单应当是“先学”的开端,是为了教学中的“合作共学”与“教师后教”服务的。预学单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若是预学单内容千篇一律,课堂交流后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少收益是不难想象的;若是不交流预学成果,预学就丧失了它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搞清楚,到底为了什么设计预学单。
2.教学内容不明的问题
教学内容不明,直接导致预学内容不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导学单会长得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什么都想教”,预学单上不就“什么都得有”了吗?最受人们诟病的现象就是比喻句从一年级讲到高中一直都在讲的例子。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凡是高中老师在教的,初中老师都教过;凡是初中老师在教的,小学老师都教过。”同时他还说:“凡是小学老师教不会的,初中老师一定也教不会;凡是初中老师教不会的,高中老师一定也教不会。”这是小学语文知识不成体系,并且在课堂中长期泛滥的表现。
我们知道不同的文本拥有不同的个性。即便是同一类说明文,在具体教学中的侧重点都不一定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搞清楚这一课到底“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什么”?而后设计的预学单,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3.忽略学生主体的问题
很多老师在设计预学单时,千方百计地关照了文本的挖掘,关照了教学环节的推进,却唯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的主人——学生。这样设计的预学单,一方面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过多的负担,另一方面大量的知识点会降低预学的效率,阻碍教学重难点的突出。
二、纠偏:抓住“关键知识”设计预学单
要解决以上三个预学单的设计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明确本课教学的“关键知识”。什么是关键知识?就是在一篇具体的课文中,最具典型、有价值、理应成为教学重难点的知识。对预学单中选取关键知识的策略展开说明。
1.字词音形义知识
字词疏通是预学的必要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字词预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字音、字形、词义。但是是否每个生字都必须要求学生反复预学呢?显然不是。字词音形义知识分为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两种。按照“三个不教”的原则,即学生会的知识不教,学生自己学得会的知识不教,学生学了也学不会的不教。所以原则上,未知的知识写进预学单,已知的不必写。
王荣生教授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来自于“发现——受阻——洞察——顿悟”的过程。这就是学生自学发现的过程,他们的错误反而会变成教学中最鲜活的资源。
2.文本内容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文本的内容都是新的。它不像字词一样,有的是认识的,有的是不认识的,文本内容的知识只有浅层知识和深层知识的区分。浅层知识就是学生自己易于学会的知识,深层知识就是学生不易学会的知识。一般来讲划分浅层知识和深层知识的依据,往往只能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透彻把握,以及对学生学情的主观预判。
在预学单中对浅层知识的适当梳理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但切记不宜过于刻板。预学单的设计更要关注文本的深层知识,因为那是课文中学生难于理解和体会的地方,也就是文本的关键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的关键点是什么?首先,学生对奥地利维也纳的文化背景全然不知,对文本内容必定难于真正理解,这就是首当其冲的深层知识,需要通过查找一定的资料填补认知空白,而这恰恰是课前预学可以解决的;最后,题目“音乐之都”中“都”字的内涵,也是需要揭示的。
3.艺术手法知识
小学中最常出现的艺术手法知识有三类:写作手法知识、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知识、表达手法知识。艺术手法的知识和字词类似,分为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两种。原则类似,未知的知识写进预学单,已知的不必写。
4.自主发现的知识
“学贵有疑”,在预学单的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次自主思考和质疑的机会,提一个类似“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之类的开放性问题,这就是学生知识的盲区,是最具有个性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必须对质疑的方法给予精确指导。质疑的方向很多,可以对字词音义、句子理解、课文背景、写作手法、命题理由、标点符号等许多方面进行提问。若在预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直接命中教学重难点,那么因势利导展开教学,预学的价值就能得到更好的彰显。
三、结论:让关键知识成为课前预学的突破口
预学单设计理念模糊、教学内容不明、忽略学生主体的问题却普遍存在,严重影响预学效果。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必须心存目标,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瞄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起始点,抓住文本的“关键知识”,尽量避免低效或无效的重复学习,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学有所得。教师要让语文的“关键知识”成为预学问题设计的抓手,成为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兰祖兴;引导学生预习 促进自主发展;福建论坛;2006(11)
[3]沈红霞,浅谈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11(36)
[4]金立义,对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的思考,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Z1)
[5]高翔,对小学语文预习任务的设计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3(36)
[6]王荣生,“语文课程内容”及“语文知识”,语文学习,2012(1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