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7
/ 2

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方法

曾祥波

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高中生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学习,学习生活紧张、焦虑、困惑和压力过大,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躁狂等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疾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高中生的音乐教育中,这样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缓解心理紧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心理健康;渗透策略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而只有确保心理健康,才能做到有效学习,形成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而音乐教学属于艺术类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特质、寻找心理健康因素、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育无缝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提高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宽容合作能力,培养健康、快乐、有志的青少年。

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音乐教学价值

音乐教育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通过研究音乐教育,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筛选等方面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1]。其中,不同乐曲的演奏速度和旋律存在显著差异,宁静、舒缓的音乐具有一定的放松作用,能够缓解学生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而欢快、跳脱的音乐则能够让人振奋精神。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长期持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同时,在音乐演奏中,学生也能够将心中的情绪宣泄和表达出来,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其次,在音乐课上,合唱和乐器演奏等任务需要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让学生们改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使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最后,自信教学是音乐课堂上好音乐的重要元素,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或演奏音乐来表达自己。通过音乐,高中生可以培养自信和勇气,感受到音乐和动作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自我意识,培养健康情绪。另外,曲调、歌词不同的歌曲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丰富学唱歌曲的类型,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其在美妙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一)开展合唱活动

一些高中生具有非常明显的自我中心性格特征和固执逆等心理特征,正如他们不遵守老师和家长的规范要求一样们也对学校的规则和纪律漠不关心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其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尤其是在组织合唱团活动中,要求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训练,确保在演唱节奏、强度、速度方面都保持一致,从而提升合唱的表现力。与此同时,整个合唱团队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向心力,而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与他人紧密协作,并养成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是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中宝贵的财富[2]。在教授《感恩的心》后师可以组织学生跟着视频学习手语动作,进行小组歌唱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黄河大合唱》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勇敢地面对侵略者、无畏牺牲、战斗到底的爱国精神的赞歌。通过合唱团,学生可以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情感与社会价值取向的统一。

(二)丰富教学活动

当前,部分学生因为音乐技能不够熟练,如音准、节奏把握不准等,而感到不自信,所以常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中。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指引,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够做到冷静思考,分析原因,提升心理抵抗能力。而在教学实践中的学生非常渴望表达自己,敢于说话、唱歌、跳舞,而另一些学生的性格则较为内向,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音乐剧表演活动,使其紧张和焦虑之感得以有效消除,并培养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京剧传统戏《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让学生了解梅派唱腔的特点。在学生观看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情表演,进而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京剧之美,产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整个学习过程中些平时比较害羞的同学也可能会加入演讲的行列中课堂表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有效激发其即兴创作的主动性,并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可以组织话剧、歌唱比赛、音乐表演、音乐比赛等活动,鼓励和提高学生的交流和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精神生活、发展集体共同思想、增强素质能力,消除学生的自尊、孤独、害羞等情绪。可以组织一场接龙歌曲比赛,指导学生根据前一个学生唱过的歌曲的最后一个词来弹奏一首接龙歌曲,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的接龙比赛中得到放松,激发学生学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集更多的音乐,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和掌握能力。

(三)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流淌着情感与智慧的艺术形式,在塑造人的性格、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等方面发挥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力。而在对优美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愉悦与放松,并在其心灵深处播下兴趣的种子。同时,高中学生也依然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利用演奏优美音乐所带来的一切积极情绪,让学生容易理解、感受和传递,如《摇篮曲》中的母子之爱、《爱我中华》中的爱国情怀和思想等。例如,在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曲》中,学生可以听到丰富的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承受逆境的能力,化挫折为动力,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力、坚强精神,让学生在困难中学会坚持,拥有前进的勇气,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享受冥想,净化心灵,磨砺心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和价值观[3]。《如歌的行板》是一首相当典型的俄罗斯作品。不仅内容比较深刻,而且其悠长、缓慢、亲切的旋律也颇为令人回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其他艺术内容来学习歌曲,多角度、多方向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理解,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旋律,充分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俄罗斯音乐的诗意、灵魂、平静和一点忧郁的音乐风格,更愿意学习柴可沃斯基的相关音乐作品。此外,音乐作品中也传达了音乐家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针对中外优秀音乐家生平事迹进行重点讲解,带领学生感悟其身上的优秀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挫折,但其依然能够保持努力奋斗、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创作出流传至今的作品。在初步介绍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相互讨论,并鼓励其分享类似的经历,促进情感共鸣。最终有效在学生心中播下坚韧乐观的种子,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目的是让高中生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让高中生适当放松。因此,音乐教师应积极发挥音乐在德育中的作用,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音乐之美,实现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方法[J].环球慈善, 2023(4):0247-0249.

[2]李添娇.高中音乐美育教育渗透方略的探析[J].互动软件, 2023(4):3947-3948.

[3]朱倩颖,吴子吟.音乐治疗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22(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