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7
/ 2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思考

李东华

揭西县金和初级中学,广东省揭阳市,515434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把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既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同时更有助于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品质素养、道德文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律意识,深入了解学习、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传统文化的融入还不够充分,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深入的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文化精神、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法治观念,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刻内涵,从简单的知识层面学习到精神、品质、思想上的熏陶,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道德观念、法治意识提高,有助于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建立健全人格,强化家国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1]

  1. 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心

初中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影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主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3.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学习广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契合点,二者融合,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更丰富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资源,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和分析,既能够加深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又能够从文化、历史、政治、思想、精神、道德、法治等多个层面汲取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入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1.以传统文化经典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包括民俗文化、道德精神、诗词歌赋、民间技艺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筛选匹配度较高的传统文化经典素材,进行教学导入的设计与规划,以此打造精彩教学开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高校展开奠定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2]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潮汕文化中有关祖先崇拜、家国情怀、寻根情节等相关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再播放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英雄事迹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潮汕人崇拜祖先、家族、宗族情怀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上升到了爱国主义精神层面,而黄旭华事迹就是继承了潮汕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屈,舍己为国。传统文化经典事例的引入,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够引发学生对家国责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和家国责任感,新课的导入也更加顺畅自然。

2.传统文化贯穿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过于片面化、形形式化,无法发挥出实际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过程优化入手,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传统传文化融入的关键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

例如,在《以礼待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故事情境,可以播放潮汕笑星小品剧《借礼帽》,形象生动启迪学生“没有礼貌就接不到礼帽”,或用动画向学生展示“程门立雪”的故事,宋代学者杨时求学于程颐,但正赶上程颐在午睡,杨时就在门外静等,指导程颐睡醒,此时已经下了一尺多深的雪,可见求学者以礼待人、尊敬师长的高尚品德。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故事,能够深刻认识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注重礼仪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结合本课内容,说一说你理解的礼仪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在传统文化中,你还了解哪些礼仪或与之相关的故事?”开放性的问题能够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讨等方式,能够讲出“孔子尊师、三顾茅庐、孔融让梨、汉明帝敬师等故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之用,和为贵”等名句典故以及“潮汕孝俗”等礼仪风俗等,学生从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理解礼仪,更懂得如何构建人际关系,践行社会文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品质得以提升。

3.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总结,强化教学主题,提升学习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把教材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牢固行记忆,从而内化于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4]。这就需要在教学总结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和实践经验,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表达观点,解决实际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做有梦的少年》教学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少年追梦的古诗句,学生能够结合自己所学说出:“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戌楼看太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传统文化知识正确运用于学习之中,文化感知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强化。接着教师再以韦编三绝、孟母三迁、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等传统文化典故,向学生总结不同人的不同梦想,以及梦想实现的艰难过程,让学生少年立志逐梦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感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追梦计划,包括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实现梦想的行动内容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更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定文化自信,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学习效果显著提升,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也进一步得以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的关键,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促进文化的深度融合,提高道法教学的是实效性,彰显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建立文化自信,端正价值观,进一步实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

参考文献:

[1]梁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7):97-98.

[2]游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J].考试周刊,2020(26):113-114.

[3]翁家韶.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融合的价值及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12):5-7.

[4]李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探索[J].教师,2024(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