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常识必备:学会自救互救,共筑生命防线

/ 1

急诊急救常识必备:学会自救互救,共筑生命防线

李婷

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无论是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还是突发疾病,掌握一定的急诊急救知识,对于保护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普及一些基本的急诊急救常识,帮助大家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行动,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一、急救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在任何急救行动开始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比如,在交通事故现场,需远离危险源,如破损的车辆、泄漏的燃油等。
  2. 快速评估:通过观察、询问、触摸(检查脉搏、呼吸)等方法,迅速判断伤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确定是否需要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如120)。
  3. 及时求救:一旦发现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报告事发地点、伤者状况及所需帮助。
  4. 不加重伤害: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时,应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如非必要,不要随意移动重伤员。
  5. 保持体温:对于受伤或生病的人,保持体温稳定很重要,可根据情况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

二、常见急症处理

  1.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CPR)

识别: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应立即进行CPR。

操作:C(胸外按压)- 快速有力地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约100-120次/分钟;A(开放气道)- 清除口腔异物,使头部后仰;B(人工呼吸)-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注意:未经训练者,可仅进行胸外按压,直到专业救援到达。

  1. 止血

直接压迫:对于小伤口出血,直接用干净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用力按压。

加压包扎:对于较大伤口,用绷带或布条紧紧包扎伤口上方,减缓血液流动。

止血带:在四肢严重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可使用止血带扎紧伤口上方,但需注意每隔一小时松开几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1. 窒息与海姆立克急救法

婴幼儿:让婴儿面朝下躺在前臂上,头低脚高,用手掌根部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若无效,则翻转婴儿,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指处,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5次。

成人及儿童: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者腹部中线,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挤压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1. 中风

FAST原则:Face(脸是否不对称)、Arm(手臂能否平举)、Speech(说话是否清晰)、Time(时间紧迫,立即求救)。

处理:保持患者平躺,头部稍高,松开衣物,避免喂食,及时送医。

  1. 烧伤与烫伤

冷却: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持续10-15分钟,减少热量伤害。

清洁与包扎:轻轻擦干伤口,涂抹薄层抗生素药膏,用干净纱布覆盖,避免使用棉球或绒毛物品,以防粘连。

就医:严重烧伤需立即就医,尤其是涉及大面积、深度烧伤或伴有呼吸困难等情况。

三、自然灾害与意外伤害应对

  1. 地震

室内:采取“趴下、掩护、握固”姿势,躲避到坚固家具下或内墙角,远离窗户、镜子、悬挂物品。

室外:远离建筑物、树木、街灯,移动到空旷地带。

震后:检查伤情,关闭煤气、水电,避免使用明火,留意余震。

  1. 火灾

逃生:低姿势快速撤离,使用湿布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报警: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清晰告知火源位置、火势大小。

自救:若被困,尽量靠近窗户,用湿布堵住门缝,发出求救信号。

  1. 溺水

自救:保持冷静,尽量仰卧,头向后仰,口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互救: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一手托其下巴,一手划水,或使用救生器材。

上岸后:检查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保暖和复苏措施,尽快送医。

四、家庭急救包准备

一个完善的家庭急救包应包含以下物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 基础医疗用品:如创可贴、消毒纱布、绷带、医用胶布等用于处理小伤口和包扎的用品;酒精棉片、碘伏消毒液等用于消毒和清洁伤口的用品;无菌手套、体温计等用于个人防护和监测体温的用品;剪刀、镊子等用于处理伤口和取物的工具。
  • 急救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抗过敏药、止泻药等常用药品,以及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的抗生素软膏、晕车药等其他药品。这些药品应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数量。
  • 辅助工具:如手电筒用于照明和检查伤口;冰袋用于降温和缓解疼痛;热敷包用于热敷和促进血液循环;救生毯用于保暖和防止体温过低;口罩用于个人防护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急救手册则提供了详细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步骤,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查阅和参考。
  • 特殊需求:如家庭成员中患有慢性病的人员,还需准备相应的治疗药物和监测设备,如降压药、降糖药、血糖仪等。同时,应定期监测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用量。

五、心理急救与后续关怀

在紧急事件后,不仅身体上的创伤需要治疗,心理上的支持同样重要。对于经历创伤的人,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倾听其感受,鼓励表达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同时,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避免他们因过度劳累或情感压抑而出现问题。

六、结语

急诊急救知识的普及,是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损失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也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度过难关。让我们携手努力,共筑生命防线,让爱与安全伴随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妨抽出时间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让这些知识成为我们保护生命、传递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