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岗位需求,分析了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的教学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求。
关键词:岗位需求;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教学策略
引言:
健康与社会照护行业涵盖医疗、养老、康复等多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有着严格的要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仍面临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基于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对于提升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岗位需求开展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教学意义
1.1促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
健康与社会照护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技术更新迅速,服务需求多元化。基于岗位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意味着教育体系要紧密对接产业实际,及时反映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需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桥梁,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并适应职业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双赢。
1.2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岗位需求导向的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等,这些都是现代照护人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3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中职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学非所用”的困境。而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量身定制教学计划,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岗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真正符合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基于岗位需求的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教学策略
2.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为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基于岗位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照护人才。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应深入了解健康与社会照护领域的岗位需求,结合行业标准与前沿技术,对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与整合。一方面,保留医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核心课程,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增设急救技能、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心理照护、康复理疗技术等实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引入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综合服务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照护设备和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定期组织技能竞赛、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以赛促学,以案促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1]。
2.2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平台
为了更紧密地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应重加强校企合作,并致力于拓展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是提升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学校应积极与医疗机构、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还参与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中来,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在拓展实践平台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设立在合作企业中,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能够深入了解照护岗位的工作流程、技能要求及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技能熟练度和职业适应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则应配备先进的照护设备和模拟场景,如模拟病房、模拟康复室等,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除了传统的实习实训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宣教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照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等,通过竞赛和科研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2.3建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
为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和学校应积极构建一套基于岗位需求的评价体系,并特别注重过程评价的开展,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应深入调研健康与社会照护领域的岗位需求,明确专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其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另外,在评价体系中,需特别注重过程评价。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期末考试或技能考核等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为此,应引入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实践报告、团队合作评价等多个维度,全面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些过程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操考核外,还应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报告等评价方式,以更直观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些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对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实施基于岗位需求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需求的中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教学策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评价体系等措施,中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其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健康与社会照护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英华,吴怡欣,徐淑芹,等.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介绍与经验分享[J].军事护理,2023,40(09):100-103.
[2]林婕,沈娟.基于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竞赛的“以赛促训”模式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3,(25):65-67.
[3]冷发敏.健康与社会照护竞赛案例的解读及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