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湖滨小学 311200
摘 要:三单·三助——以“促进深度、高效学习”为目标任务,以优化作业(形式、内容、功能)为行动策略,以“三单”学习任务 (预学单、导学单、拓学单)为优化载体,探索基于作业优化的高结构学习支架、低控制教学策略与高品质学习体验。
通过优化备课、教学、作业等常规手段,打造“高效率、真学习、共成长”教学新样态,重构“学为中心”的高质量课堂,真正实现“学生学认真,教师教轻松”的愿景。
关键词:三单三助 学为中心 有效作业
一、案例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小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提效,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
(一)困境剖析
1.重“量”少“质”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偏“考试取向”,且易出现题海战术。所布置的作业也往往是对所学内容的拔高训练,作业量多、难度大,使得学生常产生畏难心理。
2.非“此”即“彼”
其次,作业实施缺乏“双向选择”,往往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写多少就得写多少。不管作业是否会了,是否太难,是否太多,学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这也是学生作业负担沉重的重要原因。
3.以“点”带“面”
最后,作业评价缺乏“载体创新”,基本是教师判断正误,给出定性评价,极少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映射出来的外显学习态度和思维创新性,没有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功能,致使作业最后的成效不高。
(二)路径寻踪
1.建构高质量作业样态。
“学习金字塔”显示:学习效果在30%及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属于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及以上的,则为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使用了“学习单”的课堂,学生清楚的知道本堂课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结果等。
2.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利用“三单”搭建学习支架,三个层面助力学习:课前基础“预习单”发挥“准备性”功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课中目标“检学单”发挥“巩固性”功能,呈现“教学——作业——检测”一体化;课后“研学单”发挥“拓展性”功能,提升学生探究性、综合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特色做法和经验
以“三单”设计为主题的优化作业,起到了“轻负担——多功能——活动化——成长性”的效果,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教育自然发生!
(一)高结构学习任务支架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立场,遵循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从学习行为、科学层面调动一切学习资源,清晰定位目标,设计出高结构学习任务支架。
1.课前“预学单”领航,预判学生学习起点
预学单,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预先自主完成学习的行为;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每节课前精心设计的预学单,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那么如何设计、编排预习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呢?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预学领航。
(1)方法引领型
古人言“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为避免“假”预学现象日益凸显,笔者设计了最基础款的“方法引领型”预学单,从“读、标、疑、查、写”五个层面引领。通过这类预学单的不断使用、日渐强化,将预学的方法和步骤渗透其间,慢慢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养成良好的预学技能和行为习惯。
(2)闯关挑战型
闯关类游戏和节目,都备受学生青睐,此类闯关项目,不仅能给予人强烈的体验感,还能通过任务驱动,满足“激励性”情感需求。基于此,笔者将预学单也设置成了一道又一道关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挑战激情和学习欲望;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能级水平,为学生设置阶段检测目标。比如,基础薄弱的学生,第一阶段可以玩转一些简单关卡,后面的关卡则难度递增。当前后连续的游戏关卡,成为逐步上升的一级级台阶时,自然会形成“设标——达成——激发成就感——再设标——再达成——再激发成就感……”这样一条螺旋上升的“进步链”,学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预学动力了。
(3)自主探究型
既然预习阶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放手”,设计一些挑战性比较强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前几课时习得、掌握的预学方法,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思维风暴”,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这类预学单的出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实践,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笔者也发现了很多小惊喜、小意外。比如“预学”的卷面、标题童趣化,“预学”的内容完整、板块化,“预学”的思维逐步高阶化等。这种前置性的创作,有助于学生的乐学、善学、高效的学。
2.课中“导学单”定位,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导学单是推进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导学单的编写及使用价值,应该是以导利教,以导助学。它就像一个目录索引,指向重点、难点、考点,让学生拿到导学单,能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思路,让课堂流程更加清晰易操作,也让达标检测变得更加时效。
(1)巧绘思维导图,梳理脉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为一体,开发学生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高效工具。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串联知识要点,把握文章内在结构,不断梳理自身思维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完整、完善所学知识的架构。常见的思维导图有三大类:括号图、鱼骨图、章鱼图。
统编版教材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会对单元要素做一个系统的概述和整理。笔者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整一整学习到的知识要点。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而且还帮助学生有导向性的对整个单元重难点进行回顾、梳理,更培养了他们提炼、归纳、总结的能力。
(2)建构问题支架,突破重难
如果说导图的绘制,是让学生的思考逐步走向系统化,那么问题的架构,就是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关键手段,更是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师教的价值和学生学的效度。
例如《草船借箭》一课,笔者建构了这样的问题支架:一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二问文章写的最出彩的地方有哪些?(写法)三问假设你是曹操,你是否有办法破解诸葛亮的妙计?(思辨启迪)有意思的是因为探讨了这个问题,后期课本剧表演中,学生特别设计了草人身体涂泥巴防火的小细节。
问题支架的建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帮助学生思考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感性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设置挑战情境,实践创新
对于未知的好奇,对于解决问题的渴求,是学生一大鲜明特点,我们可以以此为深度学习的动力,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开展当堂探索性课题,并通过学生同伴之间的互学互辩,师生之间的助学研学,来达到创新研究学习的目的。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学生在梳理完故事情节后,可以先辩一辩:对于巴迪第一次写的诗,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评价?并说明理由。换位辩论、思考后,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最后再站在作者的立场,谈一谈自己的感悟。三个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既在作业数量上做了减法,又在作业质量上做了加法。
课堂导学单的整个使用过程,教师一直是扮演着观察者、倾听者、引领者的角色。当学生探究重点呼之欲出时,要做好衔接,确保学生明确掌握知识点后,还能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当学生对重难点难以理解、一筹莫展时,教师更要做好启迪作用,给与学生“踏板”,助力他们“往上跳”,突破困境。
3.课后“拓学单”延伸,深化学生迁移创新
拓学单”注重凸显“用知识”的功能,教师可以设计灵活、趣味、多元性作业。以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教师应该把控好文本解读的尺度,以及课外延伸的范围,才能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舒适圈,走向最近发展区,形成学习的正向循环,最终走向更高的学习区。
例如学完《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神奇的仿生学》一书,并在班级开设了一系列的阅读项目活动,如:“制定阅读计划”、“创建生物档案”、“建立仿生博物馆”、“心灵感悟”等。每个活动项目,都设置小任务,以学生感兴趣并擅长的绘画等形式分层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在解决任务的过程,既落实了阅读目标,达到了1+ X 阅读效果。
(二)“小先生制”学习方式的辅助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难度,笔者还适时采取了自选型(解决个性问题)、指定型(解决预学问题)、认领型(解决共性问题)、互助型(解决疑难问题)为主的“小先生制”互学互教学习方式。
1.创建“小先生”授课平台。
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例如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教师应敏锐观察其长处,擅长朗读的就是“朗读小先生”,书写优秀的就是“书法小先生”;当学生的优势被老师看到、肯定和赏识,学生会不断产生自豪感,并内化成自驱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2.引导“小先生”深入课堂。
笔者认为,我们应力求改变“师讲生听”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应寻求多向互动对话,利用学生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利用学生的“批改”来促进学生的“订正”,有效深化学生的思维量,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敦促“小先生”衍生引领。
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还可以有“小先生”的影子。通过平时的观察,笔者找到了几个特别喜欢阅读的孩子,然后让他们担任“阅读小先生”,指导其他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后期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后,全班同学就开始轮流当“阅读小先生”了。
当然了,“小先生”的人选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可以制订出能成为“小先生”的相关条件,让学生知晓后期努力方向,主动去拼搏、进步,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小先生”,最终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完美蜕变。
三、问题解决成效与影响
(一)高品质学习体验的打造
1.减轻学业负担。
“三单·三助”模式下的作业优化,既落地了单元教学要素,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通过前置学习、交互学习、延伸学习三个环节的划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单纯的“学会”向有意识的“会学”过渡。在充分发挥课堂作业的应用功能下,最大程度的地避免课后无效、重复练习,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
2.提升学习效率。
该模式下的课堂,多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通过多形式的思考、交流和探究完成学习,既释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作业单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
1.点燃教师教学智慧。
该模式下的校本实践,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人一案、一人一设、一人一解”的分层作业模式的设计,更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作业起点、最近发展区和落点的精准定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彰显学校人文关怀。
通过推广“三单·三助”模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有助于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