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与中医适宜技术相互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7
/ 2

心血管护理与中医适宜技术相互应用价值

杨颖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护理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及中药敷贴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中医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95.83%(23/24),而对照组为83.33%(20/24)。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91.67%(22/24),对照组则为79.17%(19/24)。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4.17%(1/24),远低于对照组的12.50%(3/24)。结论:在心血管护理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结果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与心血管护理的相互结合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敷贴

一、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心血管护理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选取特定病例群体进行实证分析。以下是研究的详细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符合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在病例选择上,注重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病例数据如下:48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45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8.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8例,心力衰竭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主要包括:(1)符合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在45岁至80岁之间;(3)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所需的治疗和护理;(4)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影响研究结果。

排除标准则包括:(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3)对中医适宜技术有过敏史或禁忌症;(4)近期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或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

1.3 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适宜技术,具体包括针灸、拔罐、推拿及中药敷贴等。针灸选择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拔罐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身体疲劳,中药敷贴则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相应中药进行局部敷贴治疗。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除中医适宜技术外,其他治疗措施保持一致。研究周期为一个月,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了三个主要观察指标来评估中医适宜技术在心血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治疗效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指标变化等,评估中医适宜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理环境等多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3)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药物过敏、皮肤刺激、胃肠道反应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估中医适宜技术的安全性。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科学的统计学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指标变化上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显著减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次/周)

心电图ST段压低减轻(mV)

对照组

24

1.5 ± 0.8

0.12 ± 0.05

观察组

24

3.2 ± 1.1*

0.25 ± 0.07*

t值

4.68

4.12

P值

0.001

0.00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理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

护理技术水平评分(分)

护理环境评分(分)

对照组

24

85.6 ± 5.8

82.3 ± 6.1

80.2 ± 5.5

观察组

24

92.5 ± 4.2*

90.1 ± 4.5*

88.7 ± 4.9*

t值

3.96

3.78

4.01

P值

0.001

0.002

0.00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观察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中仅1例出现轻微皮肤过敏,而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分别出现药物过敏、皮肤刺激和胃肠道反应。

表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24

3

12.50

观察组

24

1

4.17*

χ²值

4.50

P值

0.034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对照试验,系统评估了心血管护理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心血管护理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大林,刘洁.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预警管理干预在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应用效果[J].生命科学仪器,2024,22(05):200-202.

[2]杨凯月,徐鋆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24,38(08):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