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26例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压孕妇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内收治的,按照这126例孕妇的糖尿与高血压发生情况将其分成A组与B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A组孕妇108例,均为单纯妊娠糖尿,B组孕妇18例,均为妊娠糖尿合并高血压,另外再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100例正常妊娠孕妇纳为C组,检测和比较三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等。结果在同期的4578例妊娠孕妇中,发生糖尿的有126例,糖尿发生率为2.75%;发生高血压的有203例,高血压发生率为4.43%。在126例妊娠糖尿孕妇中,单纯糖尿的有108例,占总数的85.71%;合并高血压的有18例,占总数的14.29%。A组孕妇和B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等均高于C组孕妇,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等均低于B组孕妇,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孕妇容易合并发生高血压,临床上应当加强对妊娠糖尿孕妇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等的监测,尽量使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高血压 血糖 血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用常规用药管理,后者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及用药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于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20年国家艾滋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不同工作领域指标情况,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示范区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计算2020年全国示范区各领域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类型示范区得分情况。采用M(Q1,Q3)描述各指标得分,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综合得分,并换算为百分制得分,比较不同指标的得分情况。结果一级指标层面,组织领导和管理(96.0分)、预防艾滋宣传教育(94.0分)和创新策略措施(98.0分)的得分相对较高,预防艾滋社会综合治理(72.0分)领域的得分最低。城市示范区的预防艾滋宣传教育、艾滋综合干预2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县(区)示范区。得分较低的二级指标包括暗娼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70.0分)、至少本地1类重点人群每年检测人次数较上年增加(70.0分)、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设立校内艾滋自助售卖设施情况(65.0分)、对抓获的涉嫌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HIV检测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方案(55.0分)和MSM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50.0分)。指标3艾滋综合干预对评估结果的贡献最大,指标7创新策略措施对评估结果的发挥作用最小。结论2020年示范区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领域工作进展尚不够均衡。建议今后重点加强艾滋综合干预和预防艾滋社会综合治理2个领域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更全面推动示范区工作。

  • 标签: 艾滋病 评估 综合防治示范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第三轮全国艾滋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50岁新报告HIV/AIDS的资料,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分别为8 288、9 512、11 315、13 091和14 673例,共计56 879例。以男性为主(75.7%);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68.6%)。HIV/AIDS确诊HIV感染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CD4检测的比例为69.6%。在29 078例确诊HIV感染后即进行首次CD4检测的HIV/AIDS中,CD4 <200个/μl和≤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66.5%和93.8%。首次CD4检测及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113(1.063~1.166)、1.205(1.128~1.289)和1.277(1.160~1.406);与50~59岁相比,70~79岁和≥80岁的OR值(95%CI)分别为0.864(0.816~0.914)和0.612(0.554~0.676);与检测咨询点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的OR值(95%CI)为0.750(0.714~0.788)。结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逐年增加,以男性和既往感染为主。CD4检测及时的比例稳步提升,影响CD4检测及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70岁和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示范区应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的早预防和早发现。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老年人 特征 CD4+T淋巴细胞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时段内接收的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 结果: ①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全身损害症状、肾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骼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②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中,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③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 55-85 岁为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 31-55 岁、 20-30 岁群体中。④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75.00% ,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25.00% 。 结论: 于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患者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17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中合理用药所占比例39.08%(68/174),不合理的所占比例60.92%(106/174)。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强监督管理和用药指导,促进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70 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整理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了解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结果: 年龄> 60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龄 <10 岁儿童群体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明显更高;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包括皮肤、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等,头孢曲松纳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时,老年与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且静脉滴注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科学选择药物类型与给药方式,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慢性胃炎患者,将其中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归纳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炎症反应、肠化程度、活动性高于对照组(P<0.05);胃窦胃体萎缩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收治患者中Hp感染群体IL-6、CRP以及TNF-α指标高于非Hp感染群体(P<0.05)。胃炎Hp感染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胃炎非Hp感染患者(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炎症程度、肠化程度和活动性与Hp感染有联系,CagA蛋白(+)Hp感染在患者胃粘膜系列病理变化发挥作用,值得重视。

  • 标签: 胃炎患者 幽门螺杆菌 血清学指标 病理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7月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纳入标准调整后报告的HIV/AIDS首次随访后的跨省流动及其抗病毒治疗和病毒抑制情况,了解其流动特征及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HIV/AIDS报告及治疗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探讨HIV/AIDS流动与治疗和病毒抑制的关系。结果首次随访后跨省流动HIV/AIDS占7.8%(22 426/289 218)。男性(8.3%,18 557/223 713)、高中(9.6%,4 317/44 877)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5%,4 792/45 858)、未婚(11.5%,10 538/91 572)、发现方式为羁押人员检测(16.0%,1 268/7 927)、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11.4%,9 069/79 735)的HIV/AIDS跨省流动的比例较高。发生跨省流动的HIV/AIDS诊断1年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77.1%,17 296/22 426)和达到病毒抑制的比例(70.7%,15 858/22 426)均低于未发生跨省流动的HIV/AIDS(分别为86.7%,231 293/266 792和78.6%,209 760/266 792)。首次随访为非户籍省份的HIV/AIDS有41.4%(18 887/45 570)发生了跨省流动,其中,流动返回户籍省的占92.9%(17 538/18 887)。首次随访后发生病例流出人数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四川,病例流入人数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四川、贵州、广东、安徽和湖南。结论HIV/AIDS跨省流动影响其接受抗病毒治疗及病毒抑制。需要进一步关注户籍地与现住址分离的流动人口中HIV/AIDS的发现和管理,消除政策壁垒,确保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病毒抑制 随访 跨省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