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组织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家儿童医院的细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到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1 138例患儿中感染类型为蜂窝组织炎的住院患儿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织炎患儿占18家医院IPD患儿的0.6%(7/1 138例)。其中男5例,女2例;起病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为2岁。农村4例,城市3例。1例存在基础疾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表现:发热、伴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蜂窝织炎病灶部位:眼眶蜂窝织炎2例,面颊部感染2例,上肢、头部及臀部感染各1例。病初情况:2例眼眶蜂窝织炎患儿分别伴鼻窦炎和化脓性中耳炎,1例为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后,1例为化疗结束后10个月。并发感染类型:7例中并血流感染6例,并细菌性脑膜炎2例,并肺炎1例。其他培养结果:外周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6例,病灶局部脓液培养阳性2例。菌株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敏感6例,耐药1例。治疗:3例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例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类治疗,2例脑膜炎患儿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3例局部脓肿者予切开引流;2例脑膜炎患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1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14.3 d (5~41 d)。出院结局:6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蜂窝组织炎是儿童IPD的少见感染类型,多见于3岁及以下儿童,以头面部和眶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伴血流感染或细菌性脑膜炎,多数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不同临床诊治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所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选择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而实验组则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长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的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化脓性门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较低。结论:对于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论述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医疗价值。方法:选择样本80例,来自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收治慢性宫颈炎治疗患者,依据对比实验要求以1:1比例进行电脑随机分配,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归纳记录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统计学系统(SSPS)辅助完成分析比对,观察结果变化。结果:观察组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提升,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呈现较高数值,各项数据相较于对照组P值皆显示﹤0.05,可比性明显。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可明显改善其疾病认知,提高自护能力,降低复发风险,维护临床疗效,适合临床借鉴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有效提高病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介入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对共计60例临床予以急性胰腺炎诊断患者随机抽取,所截取的治疗时间区间: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分组工作以双盲法原则为指导完成,对照组内所纳入的30例介入常规护理管理,而对于观察组内所含30例则运用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结果:入组时组间实验对象所呈现的负性情绪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分组护理后于观察组内获取到更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P<0.05)。入组时检测到组间实验对象其炎性因子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分组护理后于观察组内获取到更低数值(P<0.05)。经对组间实验对象其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观察对比时,发现观察组内所呈现的数据展示更低(P<0.05)。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运用至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其治疗信心,加快患者病症好转,减少治疗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OA患者双手骨赘的好发部位,分析骨赘严重程度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手OA患者104例,根据病程分为3组:<1年组,1~5年组,>5年组。应用高频超声对手OA患者的第一腕掌关节(CMC1)、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进行探查,记录骨赘部位并进行半定量分级(OSGS),同时记录入组者年龄、病程、ESR、CRP,填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手骨关节炎指数(AUSCAN)疼痛量表,比较不同病程组的各项指标,统计骨赘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分析骨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检查双手3 120个关节,骨赘占33.56%(1 047/3 120)。不同病程组OSGS和AUS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485,P<0.01;H=51.491,P<0.01),VAS、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08,P=0.055;H=2.878,P=0.237;H=2.319,P=0.314)。②双手不同关节区中,PIP所占比重最大(46.54%,484/1 040),其次为DIP(46.51%,387/832)、CMC1(30.77%,64/208),MCP所占比重最小(10.77%,112/1 040),不同关节区骨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194,P<0.01)。③双手指间关节区中,骨赘构成比最大的分别是MCP3(46.43%,52/112)、PIP3(30.58%,148/484)和DIP2(31.01%,120/387)。④ OSGS与年龄、病程、VAS、AUSCAN评分呈正相关(r=0.370,P<0.01;r=0.382,P<0.01;r=0.215,P=0.029;r=0.390,P<0.01),与ESR、CRP无相关性(r=0.173,P=0.079;r=0.162,P=0.101)。结论手OA骨赘多见于PIP,其次为DIP,高频超声对骨赘的探查有助于手OA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10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的患者例数为5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干扰素栓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有高达81.0%的病原体转阴率,总有效率高达88.0%,对照组分别为58.0%、70.0%,两组患者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复发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22.0%,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