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手腱鞘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已确诊的RA患者进行双手超声检查,选取同时存在滑膜炎和腱鞘的RA患者45例为观察组,记录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DAS28、填写健康评估问卷(HAQ),对超声指标(滑膜增生、滑膜炎、腱鞘、骨侵蚀)进行半定量分级。选取存在手部腱鞘的非RA患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 RA组滑膜增生[7.50(3.00,17.50)]、滑膜炎[6.00(2.00,14.00)]、腱鞘[6.00(2.75,12.00)]、骨侵蚀[0.50(0.00,4.00)]与非RA组滑膜增生[5.00(3.00,6.00)]、滑膜炎[3.00(2.00,4.30)]、腱鞘[2.00(1.00,3.00)]、骨侵蚀[0.00(0.00,1.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756,P=0.006;Z=5.560,P<0.01;Z=2.550,P=0.011)。② RA组滑膜增生、滑膜炎与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血小板计数、CRP、DAS28呈正相关[滑膜增生(r=0.806,P<0.01;r=0.486,P<0.01;r=0.326,P<0.05;r=0.450,P<0.01;r=0.413,P<0.01);滑膜炎(r=0.819,P<0.01;r=0.446,P<0.01;r=0.351,P<0.05;r=0.481,P<0.01;r=0.412,P<0.01)]。腱鞘与SJC、CRP、DAS28呈正相关(r=0.436,P<0.01;r=0.496,P<0.05;r=0.359,P<0.05),骨侵蚀与病程、抗CCP抗体呈正相关(r=0.418,P<0.01;r=0.338,P<0.05)。③滑膜增生、滑膜炎、腱鞘、骨侵蚀、滑膜炎联合腱鞘对RA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0.41,0.61,0.57,0.48,0.61,特异度分别为0.95,0.76,1,0.83,0.93。④腱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41),腱鞘、滑膜炎联合腱鞘的曲线下面积与滑膜增生、滑膜炎、骨侵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腱鞘(Z=3.291,P=0.001;Z=2.651,P=0.008;Z=3.032,Z=0.002);滑膜炎联合腱鞘(Z=4.346,P=0.001;Z=3.753,P=0.001;Z=2.547,P=0.012)]。结论滑膜炎对RA诊断敏感度高,腱鞘对RA诊断特异度高,滑膜炎联合腱鞘可以提高RA诊断特异度。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能量多普勒 滑膜炎 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骨性关节中采取温针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患者为样本,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温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研究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临床治疗中采取温针干预的模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温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钙化性肌腱应用热性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中,我院收治的冈上肌钙化肌腱患者,选取70例用于本项调查,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组治疗,35例的患者为对照组,以针刺治疗,以及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热性针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热性针灸治疗的疗效确切,利于患者的钙化灶消除,值得推广。

  • 标签: 热性针灸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OA患者双手骨赘的好发部位,分析骨赘严重程度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手OA患者104例,根据病程分为3组:<1年组,1~5年组,>5年组。应用高频超声对手OA患者的第一腕掌关节(CMC1)、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进行探查,记录骨赘部位并进行半定量分级(OSGS),同时记录入组者年龄、病程、ESR、CRP,填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手骨关节指数(AUSCAN)疼痛量表,比较不同病程组的各项指标,统计骨赘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分析骨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检查双手3 120个关节,骨赘占33.56%(1 047/3 120)。不同病程组OSGS和AUS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485,P<0.01;H=51.491,P<0.01),VAS、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08,P=0.055;H=2.878,P=0.237;H=2.319,P=0.314)。②双手不同关节区中,PIP所占比重最大(46.54%,484/1 040),其次为DIP(46.51%,387/832)、CMC1(30.77%,64/208),MCP所占比重最小(10.77%,112/1 040),不同关节区骨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194,P<0.01)。③双手指间关节区中,骨赘构成比最大的分别是MCP3(46.43%,52/112)、PIP3(30.58%,148/484)和DIP2(31.01%,120/387)。④ OSGS与年龄、病程、VAS、AUSCAN评分呈正相关(r=0.370,P<0.01;r=0.382,P<0.01;r=0.215,P=0.029;r=0.390,P<0.01),与ESR、CRP无相关性(r=0.173,P=0.079;r=0.162,P=0.101)。结论手OA骨赘多见于PIP,其次为DIP,高频超声对骨赘的探查有助于手OA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骨关节炎 高频超声 骨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性小体、性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47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预后良好组患者IL-1β、IL-18、NLRP3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7.28±6.54) pg/mL、(38.26±8.79) pg/mL、1.75±0.35、1.15±0.27,预后不良组患者IL-1β、IL-18、NLRP3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9.46±8.87) pg/mL、(76.83±10.58) pg/mL、2.23±0.41、1.94±0.36,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13.10、4.17、8.13,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是导致烧伤合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β=1.56、0.87、1.05、1.11,P值均小于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2、0.39、0.52、0.56,P值均小于0.05)。结论IL-1β、IL-18、NLRP3性小体、Caspase-1的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指标,可根据上述指标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救治,有助于降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预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 炎性因子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酶
  • 简介:摘要随着关节外科"保膝理念"及手术技术的发展,外侧单髁置换术(UKA)已成为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的有效方法。外侧间室膝骨关节发病率低,其具有与内侧间室不同的解剖和运动学特性,这2个因素增加了外侧UKA手术的挑战性,因此外侧UKA的临床疗效一直存在争议。随着治疗理念、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外侧UKA术后临床效果不断优化,假体生存率不断提高。本文旨在总结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的特点、临床疗效、假体选择、翻修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外侧UKA的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综述 外侧单髁置换术 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 固定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相关间质性肺疾病(MPA-ILD)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28例MP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为(70.1±9.3)岁,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心脏彩超、胸部CT及治疗方案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3例存在吸烟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14/28),发热(12/28),胸闷气促(12/28)及咯血(3/28),16例存在肾脏累及,多数患者存在C反应蛋白(22/28)和红细胞沉降率(25/28)升高,16例存在类风湿因子(RF)增高,23例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27例患者在MPA诊断之前发现ILD或与MPA同时诊断ILD,胸部CT模式主要为UIP型或UIP样(15/28),其次为NSIP型(8/28)。UIP型或UIP样患者较非UIP样患者年龄更大(P=0.018),血LDH更高(P=0.041),但血肌酐却明显较低(P=0.04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未正规治疗(HR=9.81,95%CI:1.68~57.29,P=0.011)及血LDH升高(HR=4.11,95%CI:0.99~17.00,P=0.051)是MPA-ILD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F升高(HR=0.22,95%CI:0.06~0.91,P=0.037)是生存期延长的保护因素。结论MPA-ILD全身血管炎症状较少,绝大部分ILD在MPA诊断之前出现或与MPA同时诊断,影像表现主要为UIP型或UIP样,其次为NSIP型,尽早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能够提高MPA-ILD生存率,血LDH升高是MPA-ILD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F升高则是生存期延长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肺疾病,间质性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