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P<0.05)。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舒霖®组和来得时®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8点指尖血糖谱、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24周后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的HbA1c分别下降1.16%和1.25%,FPG分别下降3.05 mmol/L和2.90 mmol/L, 2hPG分别下降2.49 mmol/L和2.38 mmol/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8点指尖血糖谱以及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相似(P值均>0.05)。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 (38.00%和39.01%)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7.25%和1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两组均无重度低血糖。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77%比52.48%)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6.91%比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长舒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来得时®相当,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血清细胞因子的特点和在西格列汀干预下的变化情况。方法(1)细胞因子基线研究:收集2010至2011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30例LADA患者作为LADA组,3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清标本。(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LADA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胰岛素(100 mg/d)(15例)及胰岛素组(15例),分别于0、6、12个月进行随访,采集各随访时点的一般资料、空腹和餐后2 h血浆和血清标本。(3)采用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LADA组和健康对照组各随访时点的血糖、C肽、脂联素、白介素-1受体拮抗体(IL-1RA)、瘦素、白介素-6(IL-6)和炎性蛋白-10(IP-10)等指标。各组内时间点及两组间各个时间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ADA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为1.11(0.99,1.28)ng/ml,IL-1RA的浓度为865.63(682.04,1 044.55)pg/ml,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A患者的血清瘦素为4 832.72(1 751.39,9 084.2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血清IL-6、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A的Leptin浓度与BMI呈正相关(r=0.535,P=0.002),与GADA滴度成负相关(r=-0.551,P=0.002)。在随访12个月时,西格列汀+胰岛素组以及胰岛素组LADA患者的IL-1RA浓度分别为602.13(527.82,768.57)、618.68(502.40,966.84)pg/ml,均较基线值的818.34(658.04,1028.12)、851.56(720.05,1 239.26)pg/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和0.027);而余细胞因子在两组随访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LADA存在脂肪细胞因子和抗炎因子谱的异常,但暂未发现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LADA的炎症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惰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至5月对"中国城市三级甲等医院T2DM费用调查研究"中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后了解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如6个月后治疗方案未做升级,即未增加≥1种的口服降糖药物、未起始胰岛素或未起始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即被视为临床惰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识别临床惰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78例,其中男101例(56.7%),女77例(43.3%),年龄(58±11)岁,糖尿病病程(7±7)年,HbA1c(8.6±1.6)%。T2DM患者总体临床惰性发生率为52.2%(93/178),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起始胰岛素或者起始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例分别为30.9%(55/178)、16.3%(29/178)和0.6%(1/178)。临床惰性的影响因素包括HbA1c7.5%~8.9%(OR=3.437,95%CI:1.421~8.309)和HbA1c≥9.0%(OR=9.738,95%CI:3.634~26.9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2.732,95%CI:1.004~7.431)、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OR=2.651,95%CI:1.248~5.635)以及糖尿病病程(OR=1.064,95%CI:1.005~1.126)。结论超过半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惰性。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临床惰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2(NLRP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的510例经典T1DM患者及本地区53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质谱法对其NLRP2基因的rs104367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T1DM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NLRP2多态性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NLRP2基因rs1043673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T1DM患者中,rs1043673多态性与空腹C肽(P=0.029)、餐后2 h C肽(P=0.017)以及GADA的抗体滴度(P=0.043)均有关。结论NLRP2基因的rs104367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
简介:摘要KCNJ11基因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Kir6.2亚基,是调节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基因。KCNJ11基因不同突变位点可导致一系列连续的、不同轻重的糖代谢异常,包括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磺脲类降糖药物可与KATP通道中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结合,导致通道关闭,继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KCNJ11基因突变所致的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患者可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二氮嗪可使KATP通道保持开放,是治疗KATP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通常需要行不同程度的胰腺切除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临床表现推测可能具有基因突变的人群,行基因检测明确变异情况,以获得更加精准合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