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等温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HA片段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探针,优化反应温度,建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低检出限为20拷贝/μL,与其他流感/禽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反应可在20~50℃温度范围内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Real time PCR法一致性为100.0%。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及灵敏的特点,为在基层和现场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RI分析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结合CT上的骨折形态确定患者膝关节脱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有术前X线、CT和MRI的30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4岁。根据正位X线片判断是否发生膝关节脱位将其分为无脱位组和脱位组。在CT上根据改良胫骨平台三柱分型分析骨折的形态。在MRI上确定各主要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统计比较无脱位组和脱位组间骨折形态、韧带损伤发生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导致膝关节脱位的主要因素。结果30例患者中,脱位组12例,无脱位组18例。66.7%(20例)的患者表现为内侧柱+后内侧柱+后外侧柱损伤,脱位组中,该骨折形式占83.3%(1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总体发生率是96.7%(29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率为43.3%(13例),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率为70.0%(21例),后外侧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率为90.0%(27例),前外侧韧带(ALL)损伤率为73.3%(22例),多韧带损伤(≥2条)的发生率为90.0%(27例)。无脱位组和脱位组后外侧柱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5.6%(10/18)和91.7%(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单一韧带损伤和多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后外侧柱损伤是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韧带损伤发生率很高,但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是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膝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细胞游离DNA(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于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收治的7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浆,其中良性甲状腺瘤患者31例,恶性甲状腺瘤患者44例,用ALU-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并比较其在这两组中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将血浆中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作为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浆中以ALU115为引物定量的cfDNA总浓度为4 132 μg/L(1 055~9 372 μg/L),良性组1 491 μg/L(387~3 031 μg/L);cfDNA完整性指标为0.65(0.56~0.83),良性组0.39(0.25~0.52);恶性组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P<0.01)。ROC曲线显示当联合超声检查和血浆cfDNA完整性指标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0%、94.0%、95.0%、89.4%和73.0%。均显著高于以超声、cfDNA总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数单独诊断。结论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应首先使用甲状腺超声检查,对于怀疑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患者,血浆中cfDNA完整性指数有助于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从而减少细针穿刺病理活检等有创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探讨BRAFV600E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91.5%(183/200),与病理诊断率相近,与患者的性别(χ2=0.799,P>0.05)、年龄(χ2=1.110,P>0.05)、肿瘤大小(χ2=0.999,P>0.05)、淋巴结转移(χ2=0.948,P>0.05)以及病灶数量(χ2=0.783,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J)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状况,探讨其在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8年11月—2019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oCA-BJ和简易Addenbrooke's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对306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及4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14 d后随机对健康对照组的30名受试者再次进行MoCA-BJ测试,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析MoCA-BJ的内部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测试重测信度;通过ACE-R判断MoCA的聚合效度。结果MoCA-BJ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 (P<0.05),重测信度为0.879 (P<0.01),MoCA-BJ总分与ACE-R总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883,P<0.01)。MoCA-BJ在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筛查的最佳截断值为25.5分,该截断值处所对应的量表的筛查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87.9%,Kappa值为0.652,一致性较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SE=0.019,95% CI:0.888~0.960,P<0.01)。结论MoCA-BJ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及聚合效度,适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MCI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惰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至5月对"中国城市三级甲等医院T2DM费用调查研究"中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后了解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如6个月后治疗方案未做升级,即未增加≥1种的口服降糖药物、未起始胰岛素或未起始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即被视为临床惰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识别临床惰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78例,其中男101例(56.7%),女77例(43.3%),年龄(58±11)岁,糖尿病病程(7±7)年,HbA1c(8.6±1.6)%。T2DM患者总体临床惰性发生率为52.2%(93/178),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起始胰岛素或者起始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例分别为30.9%(55/178)、16.3%(29/178)和0.6%(1/178)。临床惰性的影响因素包括HbA1c7.5%~8.9%(OR=3.437,95%CI:1.421~8.309)和HbA1c≥9.0%(OR=9.738,95%CI:3.634~26.9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2.732,95%CI:1.004~7.431)、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OR=2.651,95%CI:1.248~5.635)以及糖尿病病程(OR=1.064,95%CI:1.005~1.126)。结论超过半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惰性。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临床惰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层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层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预测患者术后发生H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应用机械取栓术治疗的26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术后7 d内视神经鞘直径(ONSD),根据患者术后7 d内头颅CT/MRI等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HT组(57例)、非出血转化(NHT)组(211例),按照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分型对HT组患者进行分型。比较HT组和NH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值对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分型HT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与NHT组比较,HT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取栓大于3次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侧支循环评分为0分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较低,术后7 d内ONS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2,95%CI:1.001~1.023,P=0.037)、取栓大于3次(OR=2.467,95%CI:1.107~5.501,P=0.027)、基线侧支循环评分(OR=0.578,95%CI:0.338~0.989,P=0.045)以及术后7 d内ONSD(OR=1.405,95%CI:1.008~1.082,P=0.019)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预测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最佳临界值为5.035 mm,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4~0.849)。脑实质出血(PH)-1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出血性脑梗死(HI)-2型,PH-2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PH-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7 d内ONSD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ONSD≥5.035 mm时易发生HT,其与HT的严重程度有关。床旁超声测量ONSD有助于早期评估前循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HT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造模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造模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造模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造模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各组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β微管蛋白(β-tubuli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区新生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双标阳性细胞。结果(1)BrdU/β-tubulin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11.40±1.52,IR组36.60±2.51,IR1d+HBO组48.60±3.21,IR7d+HBO组42.60±2.30;4周时SS组12.20±1.92,IR组26.20±2.28,IR1d+HBO组39.80±2.17,IR7d+HBO组33.20±1.92,IR14d+HBO组29.20±1.48;6周时SS组12.40±1.67,IR组18.60±1.82,IR1d+HBO组30.20±2.49,IR7d+HBO组25.40±2.79,IR14d+HBO组21.40±2.50,IR28d+HBO组19.60±1.67;8周时SS组11.80±1.64,IR组16.40±2.07,IR1d+HBO组24.40±1.95,IR7d+HBO组21.20±1.48,IR14d+HBO组18.40±1.67,IR28d+HBO组15.60±1.82。各组间BrdU/β-tubulin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高于IR组,而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SS组,其余各组均在2周时BrdU/β-tubulin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2)BrdU/GFAP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2.60±1.82,IR组59.00±3.67,IR1d+HBO组50.60±2.51,IR7d+HBO组55.20±2.58;4周时SS组22.20±1.48,IR组45.00±2.24,IR1d+HBO组35.80±1.64,IR7d+HBO组40.20±2.16,IR14d+HBO组44.60±2.51;6周时SS组22.80±1.64,IR组26.68±1.78,IR1d+HBO组27.40±1.67,IR7d+HBO组28.40±1.51,IR14d+HBO组26.20±1.78,IR28d+HBO组26.20±1.48;8周时SS组21.60±1.81,IR组21.40±1.14,IR1d+HBO组24.00±1.58,IR7d+HBO组24.80±1.92,IR14d+HBO组23.40±1.67,IR28d+HBO组22.20±1.30。BrdU/GFAP表达量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组比较,除8周外,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增高(P<0.05);2周、4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高于IR组(P<0.05),而6周、8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无差异(P>0.05);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在2周时BrdU/GFAP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结论早期及恢复期行HBO治疗可促进缺血大脑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早期长疗程HBO治疗可维持缺血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较长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疗程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DG)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缺血再灌注模型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Nestin双标法检测SVZ、DG区内源性NSCs。结果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1.20±2.58,IR组56.40±4.51,IR1d+HBO组82.80±7.19,IR7d+HBO组70.00±5.09;4周时SS组21.00±2.92,IR组37.20±3.27,IR1d+HBO组70.60±5.12,IR7d+HBO组57.20±3.56,IR14d+HBO组45.80±4.32;6周时SS组20.20±1.92,IR组26.40±2.74,IR1d+HBO组48.00±3.16,IR7d+HBO组40.60±3.36,IR14d+HBO组31.60±2.41,IR28d+HBO组26.60±2.30;除第8周外,同期各组间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除第8周外,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及IR14d+HBO组大鼠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各组均在第2周/最初测量点时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多(P<0.05)。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5.20±2.86,IR组66.40±2.96,IR1d+HBO组90.40±6.50,IR7d+HBO组75.00±4.58;4周时SS组24.20±1.48,IR组49.80±4.32,IR1d+HBO组72.40±4.92,IR7d+HBO组57.80±6.46,IR14d+HBO组43.80±3.56;6周时SS组24.40±2.41,IR组28.80±2.77,IR1d+HBO组51.00±4.30,IR7d+HBO组42.00±3.39,IR14d+HBO组34.80±2.58,IR28d+HBO组31.30±3.41; 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与SS组比较,除第8周,各时间点IR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各时间点IR1d+HBO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在第2、4、6周,IR7d+HBO、IR14d+HBO、IR28d+HBO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各组均在第2周/最初测量点时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多(P<0.05)。结论脑梗死后越早时间开始HBO治疗,越能促进SVZ、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脑梗死晚期,HBO治疗对内源性NSCs增殖已基本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核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法娩核(非超声乳化)术改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生活质量的优越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余姚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硬核白内障440例(440眼)随机分为小切口手法娩核手术组(手法组,198例)及超声乳化手术组(超乳组,242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手法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乳组(P=0.028)。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12,0.810)。手法组角膜散光度低于超乳组(P=0.000)。总体健康状况、远距离工作、眼痛、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及精神健康问卷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0,0.601,0.259,0.296,0.544,0.492,0.547);患者总体视觉、近距离工作、色彩视觉、周边视觉评分手法组高于超乳组(P=0.000)。结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除改善术后视力外,还可减少角膜散光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心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3 678例受检者中,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1例(1.39%)。将28例有病理诊断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4 (52±14)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良性组(组1,n=9),原发恶性组(组2,n=9),淋巴瘤组(组3,n=6),继发恶性组(组4,n=4)。患者均行早期(1 h) 18F-FDG PET/CT显像,其中22例患者(组1、2、3、4分别有6、7、6、3例)行延迟(2 h)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检验比较4组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病灶/本底比值(TBR)差异,TBR=SUVmax/肝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另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组1、2、3、4早期显像SUVmax[SUVmax(early)]分别为2.6±1.5、9.9±4.0、20.5±6.1、9.2±5.8 (F=21.39,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早期显像TBR(TBRearly)分别为1.1±0.6、4.1±1.6、9.4±2.6、3.7±2.0 (F=29.15,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延迟显像SUVmax [SUVmax(delay)]分别为2.4±1.2、11.0±5.9、25.8±7.7、13.7±7.7 (F=16.01, P<0.01),延迟显像TBR(TBRdelay)分别为1.3±0.7、5.5±2.9、14.4±4.9、7.9±5.0(F=14.78, P<0.01),其中组3均高于组1和组2(均P<0.005)。ROC曲线鉴别心脏肿瘤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如下:SUVmax(early)=4.2、TBRearly=1.6,SUVmax(delay)=4.6、TBRdelay=1.9,各界值对应的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19、8/9、96.4%(27/28);19/19、7/9、92.9%(26/28);16/16、6/6、100%(22/22);16/16、5/6、95.5%(21/2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心脏恶性肿瘤,而延迟显像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糖尿病患者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且高死亡风险人群,在疫情期间,开具长程处方药物后,多处于居家状态,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移动健康技术目前多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使用,由于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取得的效果有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微信公众号“306糖友之家”自2020年2月14日起开通专科医护联合线上门诊,为患者免费提供在线医疗指导和科普文章推送。本研究以“306糖友之家”关注者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以医院科室为主导,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互联网+医护联合线上诊疗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至2月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浓度的3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不灭活处理和56 ℃ 30 min水浴、56 ℃ 60 min干浴及60 ℃ 30 min干浴3组灭活处理方式对鼻咽拭子保存液标本进行病毒灭活,提取RNA,然后3种商品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试剂分别进行检测,用循环阈值(Ct)评价病毒灭活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影响。结果灭活前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23.28±0.28、25.25±0.25、28.93±0.44、32.06±0.47、35.20±0.38、32.89±0.38、36.24±0.23、33.30±0.46,灭活后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3.60±0.20、27.29±0.30、31.83±0.51、37.41±0.46,灭活组2:24.25±0.34、27.18±0.42、31.84±0.61、34.99±1.01、34.89±0.45,灭活组3∶23.37±0.17、26.89±0.52、32.05±0.50;灭活前N基因Ct值分别为24.38±0.09、26.64±0.11、30.35±0.12、33.29±0.33、36.93±0.11、34.50±0.12、35.63±0.12,灭活后N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4.66±0.11、28.52±0.14、32.71±0.14、37.00±0.13,灭活组2:25.41±0.10、28.79±0.15、33.29±0.28,灭活组3:23.37±0.11、28.68±0.11、33.54±0.13、37.18±0.23。灭活前后扩增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1.416;N基因:t=-1.379,P均>0.05),3组灭活处理组间Ct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0.460;N基因:t=-0.132,P均>0.05)。但不同稀释倍数下的灭活组(1,2,3)与未灭活组Ct值比较,未灭活组和灭活组(1,2,3)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稀释:ORF1ab Ct值:未灭活组:25.25±0.25,灭活组1,2,3分别为27.29±0.30、27.18±0.42和26.89±0.52,t(ORF1ab)=-7.327,P<0.01;N基因Ct值:未灭活组:26.64±0.11,灭活组1,2,3分别为28.52±0.14、28.79±0.15和28.68±0.11,t(N)=-19.340,P<0.01。100×稀释:ORF1abCt值:未灭活组:28.93±0.44,灭活组1,2,3分别为31.83±0.51、31.84±0.61和32.05±0.50,t(ORF1ab)=-9.462,P<0.01;N基因Ct值:未灭活组:30.35±0.12,灭活组1,2,3分别为32.71±0.14、33.29±0.28和33.54±0.13,t(N)=-18.583,P<0.01。灭活后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下降,未灭活组阳性检出率(7/11、8/11、5/11)和灭活组(灭活组1:4/11、4/11、3/11,灭活组2:3/11、3/11、3/11,灭活组3:3/11、3/11、2/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0,P<0.01),不同灭活组之间(灭活组1:4/11、4/11、3/11,灭活组2:3/11、3/11、3/11,灭活组3:3/11、3/1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3种试剂阳性检出率比较(试剂1:7/11、4/11、3/11、3/11,试剂2:8/11、4/11、3/11、3/11,试剂3:5/11、3/11、3/1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5)。结论病毒灭活处理会使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降解,导致检测Ct值增加,使低浓度标本出现假阴性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能量代谢的角度评价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探索心功能受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功能区。方法入选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8F-脱氧葡萄糖(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于3 d内完成所有检查)的IHD患者110例。采用QGS软件分析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数据,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参数(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17段-5分法判断心肌存活和心肌梗死,并计算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根据心肌存活范围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10%组(44例)、存活心肌10%~<20%组(36例)和存活心肌≥20%组(30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等影像参数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脑代谢定量分析软件SPM评估全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值的平均值(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并计算靶本比值全脑/小脑(TBR全脑/小脑),即全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的比值。采用SPM软件评估3组之间不同脑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101例,年龄(57±10)岁。TBR全脑/小脑与存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范围、门控SPECT/CT及门控PET/CT测得的LVEF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0、-0.329、0.188、0.215,P均<0.05)。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TBR全脑/小脑为(1.25±0.97),明显低于存活心肌10%~<20%组的1.32±0.17(P<0.05)和存活心肌≥20%组的1.34±0.16(P<0.05)。SPM分析发现,与存活心肌≥20%组比较,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楔前叶、额叶、中央后回、顶叶、颞叶等脑功能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减低。结论I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存在相关性。心肌存活量少的IHD患者,全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减低,且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