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药物预防和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发布的有关药物预防和治疗ICU-AW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干预组采用药物预防或治疗ICU-AW;对照组采用其他康复手段进行预防或治疗。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仅纳入1项研究时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纳入患者中干预组1 865例,对照组1 894例。质量评价结果显示,4项研究为A级,7项研究为B级,说明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预防ICU-AW的发生〔相对危险度(RR)=0.761,95%可信区间(95%CI)为0.662~0.876,P=0.000〕,但会减少苯丙氨酸损失(nmol·100 mL-1·min-1:-3±3比-11±3,P<0.05)和谷氨酰胺摄取(nmol·100 mL-1·min-1:-97±22比-51±13,P<0.05);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右美托咪定、新斯的明、氧甲氢龙和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及治疗ICU-AW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预防ICU患者发生ICU-AW,但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右美托咪定、新斯的明、氧甲氢龙和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及治疗ICU-AW方面未见明显优势,目前尚无药物被推荐用于预防和治疗ICU-AW。

  • 标签: 药物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早期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17日。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包括床上被动或主动辅助活动、坐于床边、床旁站立、转移至床旁椅和辅助步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0项RCT研究,共1 32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60例,试验组663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项研究为A级,3项研究为B级,提示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早期活动不会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的病死率〔优势比(OR)=0.92,95%可信区间(95%CI)为0.75~1.13,P=0.449〕;亚组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有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病死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病死率:OR=1.02,95%CI为0.74~1.40,P=0.927;6个月病死率:OR=0.95,95%CI为0.70~1.27,P=0.712;12个月病死率:OR=0.60,95%CI为0.33~1.10,P=0.101)。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并不会增加出院后的病死率,且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较少、样本量较小且各研究早期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存在差异,仍需要开展大量的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早期活动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病死率 Meta分析
  • 作者: 高龙 常晨 付文康 孟文勃 周文策 李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特需外科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五科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肾上腺素注射和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搜集肾上腺素注射和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临床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回溯补充。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包含88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上腺素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以下4方面均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有效率(RR=1.21,95%CI:1.12~1.30,P<0.001);一周再出血率(RR=0.28,95%CI:0.17~0.45,P<0.001);即时止血率(RR=1.38,95%CI:1.25~1.52,P<0.001);急诊手术率(RR=0.35,95%CI:0.19~0.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素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与安全性明显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

  • 标签: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出血 内窥镜检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ismuth分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支架的选择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8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的65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内镜引流方式不同分为3组: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组38例、ERBD+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sthesis, EMBE)组23例、EMBE组4例;根据胆道造影方式不同分为造影剂组(n=26)、空气造影组(n=22)及无胆道造影组(n=17)。比较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总胆红素显著下降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3种引流方式相比,ERBD组、ERBD+EMBE组和EMBE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3.7%(9/38)、52.2%(12/23)和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9,P=0.006)。3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5.3%(2/38)、13.0%(3/23)和5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9,P=0.021);两两比较,ERBD组和EMB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P=0.004)。3种造影方式相比,造影剂组、空气造影组和无胆道造影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7.7%(15/26)、27.3%(6/22)和17.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两两比较,造影剂组和无胆道造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对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双塑料支架置入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可作为首选支架方案;术中造影剂的使用会增加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应慎用造影剂。

  • 标签: 内窥镜 支架 肝门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训学员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2名ERCP初训学员的临床资料。ERCP初训学员均在内镜专家带教下施行标准ERCP。观察指标:(1)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情况。(2)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3)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构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情况。12名初训学员施行300例ERCP,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52例,无不良事件248例。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ERCP难度分级(1~2级、3~4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完成插管(是、否),网篮取石(是、否),狭窄扩张(是、否),造影解读,实施合理治疗,达到预期目的分别为22、30例,8(5~10)分,20(9~20)分,24、28例,11、41例,0、52例,(39±17)分,(39±19)分,(44±23)分;无不良事件初训学员上述指标分别为146、102例,6(4~9)分,12(8~20)分,163、85例,94、154例,20、228例,(52±22)分,(80±20)分,(52±23)分;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79,Z=-2.46、-2.72,χ²=7.01、5.30、4.49,t=-4.00、-2.97、-2.29,P<0.05)。(2)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难度分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完成插管、网篮取石、造影解读、实施合理治疗、达到预期目的是影响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95,1.11,1.08,0.45,0.44,0.97,0.98,0.98,95%可信区间为1.07~3.58,1.02~1.22,1.02~1.14,0.24~0.82,0.22~0.90,0.96~0.99,0.96~0.99,0.97~1.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难度分级、造影解读是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08,0.95,95%可信区间为1.10~3.96,0.92~0.99,P<0.05)。(3)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构建。根据临床培训重要结局指标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ERCP难度分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造影解读4项建立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评分>0.4分是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该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95%可信区间为0.65~0.79,P<0.05),最佳截断值为0.40,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63.3%。结论ERCP难度分级、造影解读是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预测评分>0.4分的初训学员是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标准化培训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45,χ²=4.54,t=-4.92,Z=4.66,t=-7.31,χ²=6.90,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1,χ²=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t=-3.89、2.67、-3.61,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6,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00,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42,P>0.05)。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壶腹周围憩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并发症 影响因素